人類種植玉米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玉米不但可以食用,還可以當飼料,依據不同的性狀和用途分類,有豐富多元的品種。圖為硬質玉米「明豐3號」。(攝影╱吳尚鴻)
豐年雜誌
玉米發展歷史及品種(上):《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玉米篇的第一篇,介紹玉米作物的背景知識。

不同的種植環境、肥料選擇、施肥量,會影響甘藷的收成、外觀與營養成分比重。(圖片提供/農科院)
豐年雜誌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甘藷篇(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甘藷篇(下)。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2月號 春酒思源 飲究物產風土

臺灣地酒,猶是少年少女。臺灣歷經整整80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製酒乃至品飲文化發展因此大大受限。直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2000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公布實施,農村製酒率先合法化,隨後因應世貿全面開放製酒,民間製酒業才彷彿從凍結時間的睡夢中醒來,一切從新開始。

甘藷在不同種植環境下,需要調整其施肥方式與用量。(攝影/戴靜宜)
豐年雜誌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甘藷篇(中)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甘藷篇(中)。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1月號 大船入港 臺灣遠洋漁業精實蛻變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海域遍布世界三大洋,作業船隊與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按:封面為自動魷釣機海上作業情況,封底為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

科學化的田間施作方式,不僅有助於產量增加,還能提升土壤固碳潛力。(圖片提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雜誌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甘藷篇(上)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甘藷篇(上)。

豐年7311立體書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11月號 智慧溫網室 感測精準農業趨勢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露天栽培愈加容易遭遇豪大雨、病蟲害等危害,設施栽培在國內外都成為農耕趨勢。
藉由溫網室設施營造良好栽培環境,物聯網(IoT)、資訊通訊科技(ICT)與人工智慧(AI)等「智慧農業」相關技術的導入應用,顯示出不可忽視的效益。包括省工乃至自動化、遠端遙控、環境溫溼度控制,減少外部氣候因素影響的智慧溫網室,正是「精準農業」的最前線。

水田土壤的碳存效益高於旱田。(攝影/吳尚鴻)
豐年雜誌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水稻篇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水稻篇。

一身輕便工作服,綁著頭巾,藍毅綸秉持職人精神經營韭菜產業,無畏他人異樣的眼光,用超強決心與行動力逐一擊破栽培過程中遇到的關卡。
豐年雜誌
百大青農標竿藍毅綸 讓韭菜生產更友善與精準化

手握一把青翠鮮嫩的韭菜,藍毅綸眼中滿是自信的光芒,六年前離開工程師生涯,返鄉轉戰韭菜產業,一路上摸爬滾打,建立出自己的科學化生產管理模式,於去(2022)年獲選為第六屆百大青農標竿,面對周遭人的質疑,藍毅綸已能大聲地回應「我,做到了!」

《豐年雜誌》2023年9月號立體書封面。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9月號 電動農機碳治郎 減碳更顧健康

面臨氣候變遷的巨大挑戰,農業部積極布局臺灣農業淨零排碳之路,今年大推汰舊燃油農機換購電動農機,令人想起前兩年席捲臺灣市場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男主角竈門炭治郎經歷絕望卻仍擇善固執,以及在危機之中尋找破局關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