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裡的回音】眼睛藏在貝殼裡

斑頭肩鰓鳚的正面照,可以看到兩眼上方的肉冠,「奧特曼」的花名即由此而來。

文字.攝影/胡冠中

在我所受到的訓練裡,只有拍到的魚才算數,證據的形式必須是影像,唯有這樣才能使人採信。至於那些在能見度之外的、躲進石縫裡不見的,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沒拍到,結果在茶餘飯後被拿出來吹牛的,充其量只能算作傳說。

但要在我所處的水域拍到照片還真不容易。半鹹水的池子中,水黃皮的落葉無止境地堆積,厚厚的沉積物看上去就像發霉的可可粉,清澈只是假象,在這個彷彿波蘭畫家Zdzisław Beksiński筆下的世界中,哪怕是最小的擾動,都會揚起一陣沙塵暴。

斑頭肩鰓鳚(Omobranchus fasciolatoceps)就居住在這種環境裡。「斑頭肩鰓鳚」這個名字可能還看不出名堂,1989年,戴永禔等人在第42卷第2期《臺灣省立博物館半年刊》中以「肉冠鳚」(Flesh-crested blenny)一名來描述該物種,和如今水族界的花名「奧特曼」指的是同一件事:當斑頭肩鰓鳚的稚魚成長至17.8毫米時,頭上會形成三角形的肉冠,雄魚較寬雌魚較窄,正面看去就像鹹蛋超人。

一個問題自朦朧中被回答:我理解為什麼我沒抓過這種魚了。過往在該片水域採集時,我總是架好踢擊網,翻開石頭,將石下的一切掃入網內,以為底棲性的魚類盡在其中,卻忽略了岩石上的貽貝,那正是斑頭肩鰓鳚的棲所。要抓這種魚其實不用網子,牠會自然躲進貝殼中,這時捏住貽貝,拔起來,魚就會被包在裡面,有如煎餃裡的肉餡。

根據魚類學家Takamitsu Kawaguchi等人1999年發表的研究,斑頭肩鰓鳚會在牡蠣殼中產卵,並由雄魚進行護卵。至於在我的觀察裡,這種魚清一色都以貽貝作為居所──那些貽貝甚至還是活的!一枚四公分大的貽貝剛好能容納下一條魚,如果裝上兩條就太擠了些。貝殼除了用於避敵、產卵,甚至也用來掠食,我看到有條魚猛地從殼中探頭出來,咬了些什麼又縮回殼裡,想來是某種無脊椎動物吧。

剛剛的畫面我沒拍到,當我沒說。讓我談談我有拍到的部分。我與一條四公分的個體相遇於石上亂綻的貽貝叢,我倆對峙於雲霧揚起般之有機底質中,煙塵散盡,牠端坐於二枚貝內,唯有鰓蓋以上向外探出:肉質頭冠,嘴,一雙活潑的瞳孔。斑頭肩鰓鳚有一雙大眼,占整個頭部的面積約十分之一,不僅大,而且靈活,可以看到思緒和眼珠不停轉動,看向這,看向那,眼光沒有預兆突然刺來,一句不可違抗的命令──那瞬間我因此按下快門,我必須按下快門。

PROFILE

胡冠中 東華大學華文系畢業,得過兩個文學獎,淡水魚愛好者,只寫魚,淡水魚。

斑頭肩鰓鳚的棲地
斑頭肩鰓鳚的棲地腐植質多、水濁,而且還是半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