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市】永南興餅舖──百年府城糕餅店,寧收攤也不改變的志氣

永南興古早味漢餅約莫4 吋大小,甜、鹹口味都有,油亮的酥皮代表每日新鮮現做。

文/周玉文 攝影/邱昊

臺南的百年小吃店比比皆是,隨意漫步在古老的巷弄間,有很大的機率一過轉角就會巧遇一家。但若把範圍縮小一點,經得起「百年」考驗的糕餅店可能就得費心尋覓,好比隱身在菜市場裡的永南興餅舖

位於中西區保安公有零售市場一樓,側門入口處第二攤的永南興,不是送往就是迎來,不時會有熟客從側門離開前會暫停腳步,直接點名幾樣點心帶走:蒜蓉枝、椪餅、綠豆椪和鴛鴦餅。

日治時第一代起家,拚出漢餅鼎盛期

根據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考究,永南興至少是1927年就登記在冊的實體商家(前身名為南興號),日治時代落址西門町五丁目105番地,約當現今西門路二段83-93號,由創辦人朱添水偕同胞弟朱老得一起打拚漢餅市場。

傳承百年的永南興,攤上的漢餅模具有歲月的刻痕。

等到第二代掌門人朱平安接班時,西式麵包、蛋糕在臺灣蔚為風潮,中式漢餅便逐漸退出日常餐桌。如今,年逾60歲的朱厚銘算是第三代傳人,永南興則從最初在大馬路邊占據一爿門面的百年老店逐步「縮編」,品項也日益精簡。十幾年前他索性收起批發門市,轉戰早市,改做小本生意。

「現在只有我老公自己做,每天可以做的數量就是麼多,」老闆娘這麼解釋,「我們只有一個兒子,他沒有意願。就算覺得可惜也沒辦法,再過幾年這裡就要收攤了。」

隔壁幾攤的老闆娘聽到這裡忍不住向記者推薦:「他們家的蒜蓉枝真的很好吃。鹹香帶甜,別的地方吃不到。」蒜蓉枝的外表和口感很像灑滿糖粒的麻花捲,但外表裹上包覆著蒜粒的糖霜,讓味覺體驗更豐富一個層次。

老闆娘嘴上說著年紀大了,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但看起來倒像是頭髮烏黑、手腳俐落的大姐而已。

蒜蓉枝是永南興鎮店之寶之一,口感與外型類似麻花捲,但糖霜中融入蒜容,鹹香滋味獨特而豐富。

蒜蓉枝十幾道工序,沒有決心學不來

問起蒜蓉枝好吃的秘訣,老闆娘忙不迭搖頭,強調自己負責擺攤,技術部分僅略懂皮毛,只知道要從老麵接種、攪拌和麵、發酵醒麵、搓條扯胚、油炸胚條做到熬糖掛霜,十幾道工序繁瑣又細緻,沒有決心吃苦就學不來。

「以前我老公也收過學徒,可是(學徒)學不到幾個月就放棄。因為工作時間很長,早上不到六點就要開始備料,做到晚上八、九點才休息。」她回憶,「這些年來試了幾次,但這些功夫都要累積好多年才能學成,年輕人等不及,教不來。」

黑糖綠豆椪(左)表面圓呼呼,看起來小巧討喜,而且因為內部中空,拿在手上有種輕盈的空氣感。

另一項招牌產品黑糖椪餅,也是一門功夫。揉製餅皮和黑糖麵糰的過程,為兼顧薄脆外皮的圓滑表面與彈性咬勁,講究短時間內完成的手勁;烘烤前將黑糖與麥芽糖調製而成的餡料裹入餅皮,然後平放進烤爐。這道程序要手腳麻利,否則餅皮和內餡會相黏,「椪」不出圓滿的外型。

椪餅是道地臺南特產,就連吃法也很有在地特色:在煎鍋中倒入麻油預熱,然後以老薑片爆香。敲破椪餅圓滾飽滿的表皮,倒入雞蛋、桂圓,入鍋以小火煎至雞蛋全熟,起鍋前淋灑幾滴米酒提香。

雖然老人家都說椪餅是古早時代為生活拮据產婦發明的補品,但從歷史脈絡來看,黑糖椪餅幾乎只見於臺南,更有一道象徵意義:日治時期,蔗糖是管制物資,黑糖更是有錢人家才吃得到。所以,儘管現在市面更多是甘蔗原糖椪餅,臺南多半只賣黑糖口味。在府城,在地居民吃的是懷舊。

永南興只有老闆和老闆娘兩人經營,逐漸縮減部分費工的漢餅品項,但經典的口味仍不斷吸引客人上門。

老店好滋味傳承不易,若不想有錯過的遺憾就上門捧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