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犬認養怪象】專題報導:寵物認養如何變成消費糾紛?

Photo by Taylor Kopel on Unsplash

動物保護法規定合法特寵業者才可交易買賣犬貓,但近年興起民間送養單位舉辦類似「品種犬」認養會活動,提供品種犬成犬幼犬認養,犬隻來源啟人疑竇,若有收費恐涉及非法買賣、逃避買賣契約規範之嫌。本專題探討坊間品種犬認養會、認養平台是否「假認養真買賣」,認養人如何看清楚契約內容,避免成為非法繁殖品種犬的幫凶。

【品種犬認養怪象】專題系列報導

特定寵物(指犬貓)業者銷售犬貓給消費者時,雙方會簽署「特定寵物買賣定型化契約書」,業者有責任要擔保售出的寵物健康無虞,包括傳染病及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如果售出犬貓不健康可要求退換或提供治療,消費者權益可獲得保障,但如果以認養方式取得犬貓,就沒有這些保障。

一旦民眾認養犬貓時被要求支付費用給送養人,雙方的金錢往來是否應該被視為一種買賣?民眾實際上是以支付金錢方式取得犬貓,但卻無法獲得犬貓健康的擔保,消費者權益應如何看待並爭取。

  • 記者/陳儷方
  • 攝影/吳尚鴻
  • 編輯/陳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