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好農情】馬祖擺暝熱鬧不成眠

馬祖擺暝

馬祖擺暝熱鬧長達半個月。

文字攝影/王曉鈴

元宵節是馬祖人最重視的年度慶典,「除夕可以不吃年夜飯,初二可以不回娘家,但是元宵絕對要回來馬祖一起過節。」在地友人說,馬祖元宵不只熱鬧一晚,而是持續到農曆正月廿九才結束,還有個特別名稱叫「擺暝」。

用馬祖慣用的福州方言來說,擺暝的發音接近「北慢」。「擺」是擺放,「暝」是夜晚,兩字加起來的意思就是「排夜」,即為夜晚排放供品祭神酬神的儀式,源自早期福州一帶傳來的習俗。四鄉五島中,每一個村莊的廟宇或神明皆有專屬的酬神之夜。

還記得十多年前到馬祖採訪,遇到霧鎖機場,班機取消回不了臺北,友人卻說我太幸運,因為過兩天就是元宵,正好留下參加擺暝。當時擺暝少有觀光宣傳,遊客不多,我一路在廟會搖滾區湊熱鬧,體驗特殊的離島元宵,精采到捨不得睡。

那一晚,我在南竿鐵板村見識到什麼叫全村總動員,男女老幼都在迎神遶境隊伍中,大人扛神轎、旗隊,小朋友拿燈籠、敲鼓板,就連海龍蛙兵也在列支援村民扛轎、扮大仙尪仔。

走在隊伍最前方開路的猶如醉漢,身體東倒西歪,腳程卻很快,原來是迎神遶境重要角色「保長公」,祂手執酒壺與青竹枝巡行村境,為的是通知孤魂野鬼迴避。友人說,不管多偏僻,即使只有一家住戶,保長公都會過去幫助人們掃除不潔,一邊喝酒一邊為民服務,相當盡責。

PROFILE

王曉鈴 艋舺人,路過寺廟拜拜是日常。資深旅遊記者,採訪途中拐彎看廟是經常。研究宗教文化,思考土地農事與神同行是正常。著有《日本珍奇廟》、《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坂里十三暝」特有的燒馬糧習俗。
「坂里十三暝」特有的燒馬糧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