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農02】工商市鎮小農村尋國寶 中生社區花海節看向日葵、遊舊鐵橋

中生社區花海茂盛最適農遊樂。

內容提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臺南市仁德區原中生里及中洲里於民國107年合併成為中洲里,位於仁德區最南邊,屬於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里鄰合併後由中生社區發展協會繼續發展社區農村特色。

花海節領軍農遊  窯烤地瓜、採番茄樂無比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是今日中洲里中生社區的最佳寫照。中生社區在地農產業為一期種稻作,二期種胡麻(芝麻)、甘藷等雜糧及露天栽培的小番茄,中生社區發展協會自民國106年起利用秋季作物採收後農地休閒期間,帶領在地居民種植向日葵、百日菊(百日草)等花卉,舉辦花海節,結合挖地瓜焢窯、採蕃茄等農村旅遊活動,吸引遊客,活絡地方產業。

向日葵花海美景迷人,吸引民眾打卡拍照。

中生社區發展協會踏查挖掘社區資源,規劃出農村小旅行,騎腳踏車從在地信仰中心保生宮、尾腳獅陣發源地的蔡家古厝、逾一甲子鄭家古厝改建的「麻油客棧」,到二仁溪堤岸看自然生態,以及市定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遊程一趟不到5公里,相當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出遊。

中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清仁表示,向日葵每年10月播種,大約在12月至翌年1月開花,大面積花海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以此帶動遊客走進中生社區,認識在地農特產品;除了花海綻放的季節,四季前來協會都有志工導覽,並備有20部腳踏車租借,每年焢窯活動多可有上千人參與。

小地方有深厚文史  保生宮內藏國寶藝品

中生社區農村小旅行,融合社區在地文化、歷史、生態等內涵。例如農村旅遊起點的保生宮創建於清朝乾隆3年(西元1738年),經學者專家來訪,社區才知龍柱旁牆面上的交趾陶是國寶工藝大師林洸沂的作品,廟門的門神畫像則是出自國寶級廟宇畫師潘麗水及兒子潘岳雄手筆。

保生宮歷史悠久,藏有工法細膩的藝品。

不僅如此,廟中還收藏有嘉慶年代的「德徧羣黎」、「慈衷濟世」匾額,是以「螺鈿法」用蚵殼裝飾表面的藝品;神明桌則是以「茄苳入石柳」技法,在深色茄苳木底板上嵌以淺色石柳木所製成;廟中主祀的保生大帝則是身長三尺六,四肢具有關節、「軟身」的神像。說不完的文化、歷史及工藝故事讓中生社區農村旅遊中增添不少人文氣息。

保生宮每逢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誕辰,或是元宵節舉辦猜燈謎、博大龜等活動總是熱鬧非凡,凡是慶典科儀、酬神遶境不免需要獅陣、宋江陣等酬神藝陣演出,中生社區現仍保有4隊獅陣及1隊宋江陣。在保生宮之後,遊程便會前往西元1876年由蔡田師所創始的尾腳獅陣發源地蔡家古厝,談古說今;蔡家古厝至今留有百年土角厝,可讓人一發思古之幽情。

保生宮龍柱旁牆面交趾陶是國寶大師林洸沂的作品,姿態極其生動。

保生宮門神尉遲恭(右圖)與秦瓊(左圖)是國寶彩繪藝師潘岳雄作品。

到「麻油客棧」榨油  二仁溪邊看市定古蹟舊鐵橋

胡麻是中生社區二期作主要作物之一,但過去社區居民要榨麻油還得特地載去安定、西港等胡麻產業重鎮,2019年才由里民鄭瑞廷購入螺旋低溫榨油機,社區發展協會合力改造鄭家古厝,成立「麻油客棧」為里民服務。遊客來到這裡,可以認識當地的胡麻產業,也可以體驗榨麻油的樂趣。

中生社區依傍二仁溪與彼岸的高雄市湖內區遙望,因這裡距離二仁溪出海口僅約10公里,漲潮時是海水與淡水交匯之處,自然生態豐富。中生社區今年通過農委會水保局的農村再生計畫,未來希望整治高灘地、營造人工溼地,並規劃自行車道、照明設施等,讓民眾有更好的觀察生態、親近水環境的機會。

舊高架鐵道改造成綠色空中長廊公園,讓舊鐵橋成為新地景。

堤岸邊還有跨越臺南及高雄、居民俗稱「舊鐵橋」的市定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以及看守鐵橋、解嚴後即荒廢了的舊營區。葉清仁理事長說,舊鐵橋是1931年通車的縱貫線鐵路橋,也是全臺唯一留下的雙線鐵路橋,未來修復後希望可讓單車直接從上面騎到對岸,並改造舊營區成二仁溪生態館,讓遊客來此喝咖啡,聽水鳥、魚類的故事。

中生社區發展協會推動農村旅遊,要讓遊客認識這個工商業市鎮邊角的小農村,在遊歷過程中認識社區產製最新鮮純正的胡麻油、窯烤冰心地瓜、豆腐乳等農特產品,體會農村的美好,進而支持農村永續發展。

冰心地瓜也是當地名產。

胡麻油是必帶特色農特產品。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