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林下的攻殼機動隊

臺灣大學森林系博士許嘉軒_陸寄居蟹

陸寄居蟹通常在日落活動,黑暗中全靠聽殼在爬行時碰撞的聲音辨識陸寄居蟹大概的位置。

文字/李佳芳 攝影/陳建豪

以前當成寵物玩具銷售的陸寄居蟹,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許多人都曾飼養,卻對牠一無所知,更不知在參與玩寵的過程中,這個物種正一點一滴消逝。從好奇到投入研究,許嘉軒成立「陸生寄居蟹 Land Hermit Crabs」粉絲頁,喚醒人們對陸寄居蟹的記憶與保育意識,希望可以為臺灣留住這個獨有的生態風景。

許嘉軒畢業於中山大學海科系,目前剛取得臺灣大學森林系博士,從海到山都是他的生態研究範圍。會如此,他笑著說,這一切都是起因於陸寄居蟹。許嘉軒讀海科系完全是因為分數考上,他說自己原本對海洋完全無感,大一大二混到不行,直到有天他在宿舍角落撿到一個「蝸牛殼」,詢問下才知道,那不是蝸牛,而是一種螃蟹?「世界上竟有這樣的物種!」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他,感到非常驚訝,旋即迷上了這種可愛的生物,而沒想到,以前愛蹺課的他竟然為了陸寄居蟹認真起來,還一路念到了碩士、博士。回想起來,許嘉軒忍不住笑,「如果要說誰是我的啟蒙老師,那應該就是牠了吧。」

隱居陸地的海洋生物

許嘉軒說,存在臺灣人記憶裡的寄居蟹,正確來說叫陸寄居蟹(Land Hermit Crabs),其實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海洋生物。如同英文名字所形容,牠是藏匿真實身分的隱士(hermit),這也使得其生態更為神祕迷人。

來到日落時分的西子灣,許嘉軒戴著頭燈走入海岸林的陡峭小徑,在草叢石隙尋找蟹的蹤跡,萬萬沒想到觀察螃蟹竟是「登山」,而非到「海灘」,十足打破了對蟹的既定印象,這也說明了陸寄居蟹的棲地多樣,帶著殼趴趴走,從海邊住到山邊。

「陸寄居蟹只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全世界陸寄居蟹屬目前只發現二十多個物種,其中七種就在臺灣,證實臺灣在生物多樣性上具有特別意義。」陸寄居蟹分布於全島,最常見有短掌(短腕)、皺紋(灰白)、凹足、藍紫等物種,在西子灣就可以觀測到許多種。

也可歸於陸寄居蟹的椰子蟹更是特別,「牠是現存最大的陸生甲殼動物(體重可達四公斤),且一屬只有一種。」可惜,在臺灣因為棲地破壞與人類捕捉玩殺、路殺、捕食等因素,目前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動物。

有趣的蟹生社會學

為了寫論文,許嘉軒自詡為「攻殼機動隊」,不只跑遍臺灣海岸,甚至去到人煙罕至的東沙島及澎湖東吉嶼、桶盤嶼、花嶼、員貝嶼、將軍澳嶼等小島,就為找尋陸寄居蟹的蹤跡。

許嘉軒為陸寄居蟹著迷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陸寄居蟹具有獨特的社會行為。陸寄居蟹終其一生背著殼生活,殼是保持水分、防止被掠食、抱卵繁殖的移動式庇護所。隨著體型成長,陸寄居蟹必須「換屋」,此時會出現許多有趣的選殼行為。

蝸牛殼_短掌陸寄居蟹
背著蝸牛殼的短掌陸寄居蟹,是僅次於椰子蟹的大型寄居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