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版國土白皮書出爐 十年間農地流失6%

2021國土白皮書。(照片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國土計畫法上路後,縣市國土計畫終於趕上4月30日公告實施,各地方政府近日陸續公告實施當地的國土計畫;同時配合國土法,中華民國史上第一版的「國土白皮書」同步公布,呈現國土利用及趨勢,目前國土利用以森林最大宗,占全國土地面積六成,第二大為農業利用土地,占比兩成,但在十年間農地已流失6%。

根據《國土計畫法》第5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公布國土白皮書,內政部營建署於4日公布國土白皮書內容,未來將每2年公布一次。第一版的國土白皮書,根據97年版(民國95年至97年)及108年版(民國107年至108年)的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呈現國土利用及趨勢。

學者:未來農地劃設 看量也要看區位

目前國土利用現況,以森林利用最大宗,占全國土地面積六成;農業利用為第二大土地利用類型,占比兩成。農業利用面積,從民國95年79.7萬公頃下降到108年75.2萬公頃,13年間農業利用土地大幅減少了4.5萬公頃,流失約6%。

在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面積變化方面,近年來因應開發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與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特定農業區面積從民國83年的38.1萬公頃,下降至民國108年32.8萬公頃,減少5萬多公頃。一般農業區則成長6.8萬公頃至24.1萬公頃。

國土白皮書指出,由於農業利用土地大幅減少4.5萬公頃,為避免農地未依據計畫變更轉用,劃設國土功能分區,要明確界定保育及開發利用區位,避免土地開發位於環境敏感地區或優良農地,確保農地農用。同時,政府應於農業發展範圍內優先投入農政資源,持續加強農業生產基礎建設,以利規模化、集中化利用,提升農業經營效益。

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副教授鄭安廷,同時也是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委員表示,史上第一版的國土白皮書出爐後,有三大面向須持續關注,包括農地面積逐步流失、林地農用的水保問題,以及未來縣市在畫設國土功能分區圖時,農地除了總量面積,更重要的是區位是否適宜。

目前國土利用現況,以森林利用最大宗,占全國土地面積六成;農業利用為第二大土地利用類型,占比兩成。(圖片/豐年社)

臺灣糧倉縣市 研議修正財劃法維護發展權益

日前內政部審議縣市國土計畫時,雲林縣曾提出「農業權」概念。全國農業利用土地現況,以南部地區最多,占全國農業利用土地四成,反映主要糧倉位於中部及南部。國土白皮書指出,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及花東縱谷平原,為國內重要糧倉,供應國人日常所需糧食,其所在縣市也因此肩負農業生產及農地維護的重責大任。

白皮書建議,為保障農民權益、確保優良農業生產環境,並兼顧農業縣市發展機會,農業主管機關除得挹注農政資源,財政主管機關也應研議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以兼顧農地保護和農業縣市發展權益。鄭安廷表示,他對此樂觀其成,農業縣市提供全民糧食,政府應照顧這些縣市的發展。

縣市國土計畫公告 未來四年是農地發展關鍵期

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後,未來四年內,地方政府須依法完成第三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的公告,也就是2025年4月30日前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及公告,以正式依國土計畫法進行管制,目前各地方政府已啟動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

坊間最近出現不少廣告,「國土計畫即將實施,趕緊變更土地!農地變建地.黃土變黃金」、「國土計畫即將實施,114年5月1日起凍結開發許可」等農地仲介、開發廣告。

鄭安廷指出,114年國土功能分區圖上路,區域計畫法將退場,現行制度下農地是有變更選項,但國土功能分區圖即將在四年後實施,這四年期間地方政府面對土地變更及開發,應會趨嚴,接軌國土法的核心精神。

地方政府地政處人員說,未來四年才是挑戰的開始,包括區位的劃分、區和區的界線編定,以及農1和農2的土地劃分,都是一大難題,工作雖然辛苦,但樂見國土重新規劃,農業用地上不會任意長出工廠及不合理的使用。

縣市國土計畫4月30日公告實施。(圖片/豐年社)


【延伸閱讀】

國土法畫出農地總量81萬公頃 落實功能分區農地不能隨意變建地

不只農地與工廠要分離!保護農地 雙管齊下引導農宅也要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