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有機】開創有機銷售新通路 雙北果菜市場為小農開路

有機蔬菜拍賣專區。(圖片提供/Catty-Wang)

文字、攝影/張雅茹

深夜至凌晨時分,位在新北的板橋果菜批發市場的人潮卻絡繹不絕,行口們站在拍賣員前,待時間一到,立刻比出手勢,競奪理想的貨物。而拍賣市場的角落卻和其他場地放滿成箱的裸菜不同,一列嶄新的冰箱裡放著各式包裝好的有機蔬果,亮晃晃的大型看板上,寫著大大的「有機拍賣專區」。

媒合承銷人,有機預約交易當道

與以往傳統市場不同,板橋果菜批發市場自營運起全面採用電子化交易,更在2018年8月起開辦了全臺唯一的有機蔬果拍賣專區,要與農政單位聯手推動有機農業,除原有營養午餐有機蔬菜每週39公噸需求外,每月再開創約15公噸需求。

有機蔬果要進到拍賣市場,除了必須具備有機標章,更需註明生產者、地址、聯絡電話等基本訊息。由於多數蔬菜經過包裝後並不耐儲,拍賣市場內配有冷藏庫,供應人將交易商品送至市場內先放入庫中保存,進行驗收和抽點,交易完成後再由承銷人派車運走。

板橋果菜市場推動的有機拍賣以預約交易和現場拍賣兩種方式雙軌並行,但以預約交易為主,交易比重占九成以上。現場拍賣每日凌晨供部分食材業者、通路商、現場行口和小販來競拍;預約交易則主要供應營養午餐、部分超市、團膳、幼兒園的食材交易,由業者事先提出需求,果菜市場來進行媒合,找到有能力生產的農民,提前談好價錢及數量再進行交易。

「需求多少,我們農民就種多少。」新北市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惠貞表示,預約交易是未來的王道,她以供應新北市營養午餐有機蔬菜為例,先預估學童每餐所吃的蔬菜量反推回去產地,讓農民能提早做生產規劃,達成良性的循環。

新北市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惠貞。

公開透明、金流穩定,有機拍賣撐小農

許多人質疑,拍賣市場先需要大量供應,拍賣體系才能啟動,況且有機蔬菜傳統銷售通路相當穩定,要如何說服農民進入有機拍賣平臺?「大企業農那塊根本不需要我們去操心,應該要關心的是願意放棄過去長期從事慣行農業的小農們。」江惠貞表示,許多農民種有機蔬菜,卻不是每個農民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小農市集擺攤銷售,坊間通路能消化的有機蔬菜並不多,但拍賣市場卻能夠照顧多數人,應該要給轉作有機農業的農民們信心。

另外,拍賣市場現金流相當穩定,款項三天內就撥至農民帳戶上,「是因為透過銀行和當地農會,不然我們實際上都是隔天早上10點前做好帳,大約下午農友就可以拿到錢。」江惠貞表示,許多賣場、超市,都是一兩個月後再付款給農民,對一般小農來說相當有壓力,現在拍賣市場不僅為農民找到另一個銷售平臺,付款機制對農民來說相當安全有保障。一旦農民因為當年風調雨順,有多出來的菜,也能夠在拍賣市場販售。

下鄉輔導分級包裝,做農民的靠山

和一般公家機關不同,板橋果菜批發市場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厚。板橋果菜市場的有機拍賣員塗凌群常常前往產地,輔導有機小農蔬果分級及包裝。為什麼要扛起輔導責任?「有機蔬果和慣行蔬果的銷售模式完全不同,過去有機小農常以裸菜交給通路或消費者,很不適應拍賣市場的銷售模式。」塗凌群表示,由於有機小農不了解有機蔬果包裝的規定,寄出無法交貨的商品,不論是要再寄回、或是銷毀,都是血本無歸。

雲林元長鄉的吳永修、黃瑪莉夫婦便是接受輔導的其中一員,「我永遠記得,一開始我們將整箱空心菜拖到板橋果菜市場,一斤好像才兩塊錢。從那天開始,我們才知道拍賣原來沒有這麼簡單。」黃瑪莉感慨道,他們記取教訓,夫妻倆越挫越勇,在塗凌群的建議下試種水果小黃瓜,現在也漸漸上軌道。經營有機農場三十幾年,賴永興、林寶秀夫婦也分享,「剛開始連保鮮膜的材質、托盤的大小,我們都搞不清楚。」林寶秀表示,他們有許多顧客其實不喜歡過度包裝,因此對有機蔬果的分級與包裝並不熟悉,也相當感謝拍賣員用心輔導分級包裝的要點。

然而有機蔬果分級包裝不僅有法規限制,也是未來的趨勢,要商業化勢必得清楚這些基本原則。江惠貞認為,正因為有機蔬菜的生產成本高,更應該要清楚分級包裝,要求農產品質,通路才會暢旺不息。

專攻連鎖超市,擴大消費端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在有機蔬果的策略主攻連鎖超市。總經理翁震炘表示,除了從2019年9月提供有機蔬菜給臺北市國小及國中學校營養午餐,自他上任以來,便積極擴大消費端,期待以消費改變生產。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翁震炘。

過去北農在2017年啟用有機蔬果物流中心,供應部分超商、超市有機蔬菜,現在又提供全臺上千家的全聯有機蔬果。「前幾年有機蔬果物流中心營業額一個月最高才兩百多萬,現在一個月大概有一千五百、一千六百萬左右。」翁震炘表示,全聯是目前臺灣展店數最多的連鎖超市,截至今年6月22日為止共1001家分店。

與供應臺北市學校營養午餐有機蔬果的道理相同,供應全臺全聯門市,大幅的提升了北農的有機蔬果需求量,有機蔬果物流中心的營業額也持續穩定成長。「疫情期間全聯大熱賣,3到5月同仁包菜包到手軟,平常大概只有八、九萬包,那期間幾乎到20萬包。」翁震炘笑說,平常只有過年才有此盛況,隨著打開通路後,有機蔬果能見度提高,民眾對有機蔬果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

有機蔬菜拍賣專區的冰箱裡放著各式包裝好的有機蔬果。

小農市集特殊農產吸人潮

標榜健康、無化學農藥的有機蔬果逐漸受到重視,北農看見消費者對於健康、安全蔬果的需求,為了提供新鮮優質蔬果,推出自營品牌「北農嚴選」實體門市,以有機農產品為主軸,並在2019年5月起每週舉辦假日小農市集,展售有機友善農產,為小農拓展銷售通路,並藉此機會推廣有機農業理念,提升消費者對友善環境、生態保護的消費意識。

假日小農市集旁除了濱江果菜市場,每逢假日,大約會有一萬兩千至一萬三千人左右的人潮,他們也期待能將人潮吸引到小農市集。翁震炘表示,在這裡擺攤的小農以特色生鮮蔬果為主,還有少部分的農產加工品,來這裡就像挖寶一樣,總能看到和一般傳統市場或超市不一樣的特色農產及加工品,如迷你紅蘿蔔、紅皮蕉、魚腥草等,且每週來擺攤的小農都不一樣,就算每星期都來買也不會膩。

北農嚴選實體門市以販售有機農產品為主軸。

先開通路再開農路,雙北開路帶動農業轉型

臺北市、新北市共將近七百萬人口,是全臺最大的消費地,兩地最大的果菜拍賣市場以「開創通路」方式來帶動有機產業,以消費來帶動生產。過去有機蔬果已有特定通路及特定消費族群,加上種植成本高昂,農友往往空有驗證面積,無法安心發揮產能。到了今天,有機農友除了可從供應營養午餐有機蔬菜,更多了有機蔬果拍賣、連鎖超市、小農市集等選擇。

藉由與生產者、通路商之間的連結,他們不僅創造出有機消費市場,也改變了一般大眾對傳統果菜拍賣市場的既定印象,持續帶動農業轉型,看見未來農業不同的新面貌。

北農假日小農市集有許多特色農產,吸引人潮前來。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