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價值不是鵝肉供需決定?關鍵竟在鵝毛上

鵝毛價值決定了毛鵝產地價與鵝肉零售價。(圖片來源/農委會)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各國邊境管制依然嚴格,我國鵝毛產業受到影響,1隻鵝的鵝毛價格下殺至30元谷底。鵝毛價因為疫情而崩盤,毛鵝產地價也漲不上來,餐廳的鵝肉料理零售價卻居高不下,價格關係看似詭譎,但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整個肉鵝產業鏈,鵝毛價值決定了毛鵝產地價與鵝肉零售價。

保暖用羽絨衣褲所使用的絨毛材料,鴨絨、鵝絨、水鳥絨都有,較高價的羽絨衣多使用鵝絨而非鴨絨,臺灣的鵝絨主要外銷日本及歐洲,但今年1月下旬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打亂產業備貨排程。恒量屠宰場老闆蔡恒量說:「我們的鵝絨外銷日本、歐洲,因為疫情,大家沒出門旅遊,所以沒買新的羽絨衣,對鵝毛需求大減。」

鵝的產季在過年後,鵝絨原料同時開始備貨,入秋才產製羽絨衣物;產業界雖然預期這個冬季的備料量也不會多,因為上個冬季的鵝毛還有庫存,但鵝毛價可望擺脫谷底,1隻鵝毛價從30元回升至40元。

肉鵝屠宰場會直接向鵝農買鵝,或是透過中盤商買鵝,如果鵝毛價格好,屠宰場出價就高,鵝農收入增加;屠宰場買進肉鵝屠宰後,將屠體原料肉賣給鵝肉餐廳業者,如果鵝毛價格好,原料肉就可以便宜賣給餐廳,消費者才有機會買到物美價廉的鵝肉料理。因此,鵝毛價值決定鵝農收益,也影響鵝肉消費者荷包。

蔡恒量說,屠宰場只抓固定利潤,因此鵝毛價格對於肉鵝生產者與鵝肉消費者的影響最大,1隻鵝的鵝毛價格曾經漲到270元的天價,扣掉屠宰場1隻70元的屠宰成本,有空間讓屠宰場可以出更高價向鵝農購買毛鵝,並調降屠體售價,便宜賣給鵝肉料理店。

但現在鵝毛1隻只能賣30元,連屠宰費用都不夠支應,屠宰場無法提高價格向鵝農買鵝,鵝農收入欠佳,同時也無法壓低賣給餐廳業者的鵝肉原料肉售價,消費者自然無法享受到價格親民的鵝肉,這就是現在鵝肉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根據農業貿易統計,109年1月至8月羽毛及羽絨出口量5,131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9%,出口值約9億8千5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4成,顯示鵝毛行情欠佳。

【延伸閱讀】

鵝吃紫色狼尾草變精壯 少量添加可養出胸大腿粗肉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