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農機產業提升競爭力 韓國3大困境待突破

韓國近年持續推展農業機械政策。(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農委會國際處 葉寶玉

近年來因工業化與都市化導致農業勞動力逐年減少及農村人口老化,農業缺工成為全球普遍的問題,導致農業機械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依據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KREI)的研究報告指出,2013至2019年全球農業機械產業的年均成長率為6.6%,從2013年的1,500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935億美元,亞太地區占其中42.3%,預估至2024年將增長到2,560億美元。

農業機械用於人類糧食生產的機器,成了確保糧食安全與農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世界各國政府正努力推廣農業機械產業支持措施,例如日本於2015年提出《糧食和農村基本計畫和機器人新戰略》;中國於2016年宣布《農業機械化五年發展計畫》,並提出具體發展路線圖,列為「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之一。

韓國政府則於1972年實施《五年農業機械化基本計畫》、1978年頒布《農業機械化政策促進法》,透過農業機械化政策來解決農村地區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不過韓國農業機械產值自2000年達2.27兆韓元(折合為19.2億美元)以來,一直停滯不前,至2017年為2.22兆韓元,甚至有些微下降,在全球所占規模也很小。

2000∼2017年韓國農業機械之國內市場規模趨勢。

為重振農機產業的發展,韓國政府於2017年再次制定《五年農業機械化基本計畫》,將農業機械列為未來的旗艦產業,期望提高農業機械產業競爭力,並在全球市場實現穩定增長,由韓國機械材料研究所擔任智囊團的任務,出版《知識技術政策》,每年分析4次農業機械產業的趨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由科技導向的智能農場和無人駕駛農業機械勢必成為未來的產業趨勢,國外先進的農機公司已發展成為綜合農業公司,向經營不善的農場提供解決方法,並導入農業機械的技術來增加農作物的生產效率,而韓國的農機公司尚有改善空間,未來若要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發展,除了擴大研發投資規模外,更應向農民提供更多的教育與服務。

而首要需克服的課題即為如何增進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研發的機會,因農業機械基於資金及技術密集而發展的產業,韓國目前國內頂尖農機企業仍屬於大公司,參與政府研發易受限制。

本文摘錄轉載自2020年9月號《農政與農情》,原文標題為〈國際重要農情資訊──為確保糧食安全與農業競爭力,韓國政府積極發展農機產業,參考自韓國農民新聞機械材料研究所專家評論20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