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03】看見生態互助共生 林務局首出版原住民傳說繪本《樹上的魚》

林務局於522「世界生物多樣性日」舉辦《樹上的魚》新書發表會。(攝影/游昇俯)

文/游昇俯

「樹上怎麼會有魚?」原來是農委會林務局與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合作,首度以原住民口傳神話為題材,出版繪本《樹上的魚:Lokot鳥巢蕨》。書名起初讓人詫異,但其實故事呈現阿美族對自然生態細膩的觀察,述說不同物種間的互助與友誼,彰顯尊重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林務局特於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正式發表,盼讓臺灣更多人知道並傳承這個美麗的自然生態故事。

林務局22日並與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簽署「森林文化出版品交流合作意向書」,此書並經由辦事處駐臺代表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夫人梁晨翻譯,預計今年將授權斯洛伐克Perfekt出版社,出版斯洛伐克語譯本,將此故事介紹給歐洲世界。

《樹上的魚》訴說鳥巢蕨(山蘇,阿美族語:Lokot)原是居住在海裡的魚,因模樣古怪,常被其他魚群欺負,但他受到好友林投(Talacay)搭拉寨保護,並在大冠鷲(’Alilis)鼓勵下,逐步走進森林,爬上茄冬樹,成為名符其實的「鳥巢」蕨,展開新生活。故事不僅精準描繪山蘇、林投、九芎、山棕、茄苳等植物的形態特徵,富生態教育意義,物種間彼此互助,更體現阿美族米粑流(Mipaliw,指家戶換工)的互助精神。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樹上的魚》描繪的所有植物細節都符合生物學、生態學知識,但這樣的知識是經由阿美族部落口耳相傳所留下來,卻不是經由科學家所傳遞,是原住民長時間與臺灣這塊土地撞擊所形成寶貴的生態智慧,但若沒有記錄下來,這樣的故事恐將逐漸被消失、遺忘;林務局有責任保存國有森林、土地生長出來的故事,讓人更加疼惜這塊土地。

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講述繪本《樹上的魚》故事。(攝影/游昇俯)

新書發表會上,林務局也邀請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立委伍麗華、艾秧樂集藝術總監丹耐夫‧正若、鄒族旅美聲樂家芬美‧尼亞賀薩等原住民族賢達蒞臨現場。

丹耐夫‧正若談到,排灣族善於與動物對話,《樹上的魚》看到阿美族聆聽植物說話的故事,讓他深感震撼。他並演奏排灣族傳統樂器鼻笛,向《樹上的魚》致敬。孫大川也表示,臺灣原住民族近30多年來,都在為民族文化存續建立防禦堡壘,從法政工作到文學、藝術,《樹上的魚》出版,又讓人見證到一種新的可能性,這條路開創出來,相信能讓臺灣更多人用心看待原住民族。


延伸閱讀

【生物多樣性01】與猴共生「猴子米」 豐富生態成最大贏家

【生物多樣性02】讓石虎找到回家路 瀕危物種生態給付方案7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