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02】讓石虎找到回家路 瀕危物種生態給付方案7月上路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預計將於7月上路,盼藉此提供瀕危物種一個棲息之地。(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文/游昇俯  圖片提供/林務局

官田水雉、苗栗石虎等保育類動物,以及貢寮、金山八煙聚落的水梯田等重要生物棲地,農委會林務局過去以專案方式提供生態服務給付,支持私有農地維持友善耕作,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林務局將整合生態服務給付方式,提出《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預計7月上路,每年提供1億元經費補助,盼縫合零碎淺山棲地,人與生態共生,讓石虎、草鴞找到回家的路。

林務局保育組長黃群策表示,臺灣目前已有佔國土面積約19%的各種保護區及近60%林地,已受到相關法規保護,但其他淺山區域私有農地也有許多保育類、瀕危物種棲息,因此林務局透過生態給付正向獎勵的方式,讓這些淺山區域也能獲得保護。

涵養豐富生態的重要棲地,未來可申請生態服務給付。圖為內寮溪上游的綿延梯田。

生態服務給付針對具有生物多樣性指標及生態保護傘意義的物種,如水雉、石虎、草鴞、水獺等,以及重要棲地給予保護,林務局將依據生態資源資料庫及現有保護區周邊範圍,框定需要保護區域,未來將由縣市政府自主擬定地方上生態服務給付的辦理計畫,提供農民申請。

生態服務給付將依據農民配合生態維護的實際作為,給予堆疊式的補貼。例如,針對瀕危物種,只要農耕不用農藥、毒鼠藥、除草劑,即可獲友善農地給付每公頃2萬元,該地以攝影機監測,確認有保護物種活動,即可再追加1萬元獎勵。此外,農地有石虎、水獺入侵,農友主動通報,經專家判定確認,可獲3千元,通報救傷、死亡,可獲5千元。社區、團體組織瀕危物種巡護隊,每年也可獲5至6萬元的巡護監測給付。

針對水梯田、菱角田、淺坪魚塭等生物重要棲地,只要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毒餌,也可獲棲地維護給付,每公頃2至3萬元;農友主動做草生田埂、生態池、邊坡草毯、灑米糠等有助生物多樣性措施,或是配合進行生態調查,則可獲棲地營造給付1萬元;當該棲地復育瀕危植物達6種以上,則可再獲瀕危植物生育地成效給付1萬元。

草鴞為臺灣特有種,同時也是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公告的瀕瀶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圖片提供/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資深經理方韻如表示,貢寮水梯田的濕地環境,涵養超過550多種物種,其中溼地水生植物就有13種名列瀕危物種紅皮書,包含6種受脅等級以上的物種;甚至,諸如食蟹獴、麝香貓、穿山甲、山羌、黑鳶、柴棺龜等森林動物,也會將這裡的水田當作水池使用,生態極為豐富;當地高勞力付出的農耕原已漸被市場淘汰,幸有林務局從2011年起提供生態給付,支撐當地採取不用農藥、終年湛水的友善耕作,才能維繫當地的濕地生態。

生物多樣性泛指生態系中所有生物體的變異性,且彼此間交織著複雜、緊密的關係,共榮共存。生物多樣性維繫生態系服務多種價值,除了供給食物來源,也有水土保持、科學、文化等功能,因其益處是由全民共享,所以林務局透過提供生態給付,替全民給予維護生態服務者適當補貼。未來「生態給付方案」實施後,過去林務局曾協助給予生態給付的個別專案計畫,將整併入新方案來執行。


延伸閱讀

【生物多樣性01】與猴共生「猴子米」 豐富生態成最大贏家

【生物多樣性03】看見生態互助共生 林務局首出版原住民傳說繪本《樹上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