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第一份禮 農保申請人地脫鉤首上路

趕在春節前夕,農委會發佈「實際耕作者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認定作業要點」,過去因口頭約定,缺乏土地租賃文件而無法參加農民健康保險的農民,只要符合申請資格,就可以向各區農業改良場申請實際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證明(以下簡稱從農工作證明),2月21日春節假期一過完就能申請,農委會表示,未來也將逐年檢討實耕認定資格,提升從農保障。

首年針對四大類農民優先開辦

農委會表示,目前參加農保的人數大約有110萬人,如果加上農委會此次開放的實耕認定作業要點,預計保險對象再增3萬人。開辦首年,開放以下四類身份申請:入選農委會百大青年農民、各地青年農民聯誼會成員、通過四章一Q(有機驗證、產銷履歷、CAS臺灣優良農產品、吉園圃安全蔬果或具有生產追溯QR Code)驗證,及通過友善環境認證,或者配合其他農業政策的農民。

符合申請身份者,只要每年銷售農產品達到25萬元以上,或者投入農業生產資材達15萬元以上,或農地經營規模達到基準,就可以通過認定,獲得從農工作證明。(認定基準詳見下表)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朱建偉表示,2月21日上路後,符合申請資格的農民可以採網路(連結尚未公布)或通訊報名,向轄區內改良場申請。農委會說明,改良場將與公所,農糧署各區分署主動前往申請地勘查,確認申請者的實際耕作情形。符合資格者就會核發從農工作證明。農民可持該證明文件,向農會申請參加農保。

從農工作證明每年需重新申請,確保符合資格

朱建偉表示,由於口頭租約耕作變動性較大,為確保從農事實,以此方案參與農保者,每年都要向改良場申請從農工作證明認定,並交給農會,以確保資格。農委會也提醒,有專任工作,兼差務農者不適用申請。另外,也有少數百大青農因為參加團體組,在團體裡各有分工,務農事實認定有待商榷。

申請資格有待放寬 農委會:逐步檢討改進

農委會的人地脫鉤善意雖足,但仍許多實際從農者,因為申請身份不符,無法獲得從農證明,更無法參加農保。在宜蘭深溝種植稻米,邁入第四年的青農黃京國表示,自己和太太目前租賃耕地1.5公頃,的確有耕作事實,但在此次推出的方案裡,仍然不符合申請資格。只能繼續投保國民健康保險。沒有從農證明文件,每每讓農民在急需幫忙時,如天災補助、農機補助與低利貸款的部分吃盡苦頭。

對此,朱建偉回應,開辦首年,有初步的申請身份認定,認定作業也需配合改良場的人力運作,都在調整當中,農委會已編列預算加強年後改良場的作業,政策上路後也將虛心檢討,期望未來讓務農者都能獲得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