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梨赤星病預防關鍵,敦親睦鄰是首要任務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三天後就是春節,除了跟親戚拜年,梨農也別忘了向鄰居噓寒問暖一下!

梨農頭痛的病害「梨赤星病」會造成葉片、幼果受損,此病病菌必須先寄生在龍柏身上,待長出孢子後,飄到梨樹再次寄生才會造成危害,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梨樹周遭不要種龍柏;若真的不得不當鄰居,也要好好敦親睦鄰,一起合作用藥防治。現在正是感染高峰期,臺中市政府免費提供藥劑和噴藥人力,農民若有需求可直接跟地方公所登記。

每年2至3月是梨赤星病發生高峰期

梨赤星病會在每年1月底至4月感染寄接梨葉,尤其2月至3月的大量降雨也會讓梨赤星病嚴重發生,這段期間是梨赤星病感染的高風險期,也是病害管理的關鍵期。

在梨產區很容易看到梨樹有橘紅色感染狀況,梨樹雖不會死亡,但會讓葉片表面產生病斑、樹勢不強健,間接影響果實品質。

梨赤星病的病原菌是梨膠銹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ow),農委會臺中區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沈原民指出,病原菌必須透過梨與龍柏2種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先寄生在龍柏身上,病原菌產生孢子,再藉由風力傳播到梨樹,遇水後開始生長。

在沒有龍柏存在的區域種植梨樹,即便沒有做任何管理措施,梨樹也不會發生赤星病,在梨產區種景觀樹種時,可選擇被子植物(開花植物),如果必須種植裸子植物,則可選松樹、臺灣肖楠、蘇鐵等植物,只要不是龍柏(Juniperus sp.;圓柏屬植物)即不會帶有梨赤星病的感染源。

臺中區農改場建議,梨樹附近3.5公里以內,不要種植龍柏,若梨樹與龍柏靠很近,就可能發生大量感染情形,臺中、新竹、三星等梨產區都有梨赤星病感染問題。

正常的梨赤星病擔孢子在有游離水的狀況下萌發,藉由擔孢子感染梨樹

從龍柏管理梨赤星病

過去管理梨赤星病大多會先移除接近梨產區的龍柏、呼籲不要種植新的龍柏,但由於龍柏大量被引進做為景觀植物,不少人會將其種植在住家、寺廟,甚至是墳墓,因無法限制個人種植自由,梨赤星病始終難以杜絕。

近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團隊研發出使用在龍柏的防治藥劑,以50%三氟敏水分散性粒劑稀釋6,000倍處理龍柏上的梨赤星病感染源,能夠完全抑制孢子發芽。

沈原民解釋,使用50%三氟敏水分散性粒劑做研究,原因是該藥劑為處理梨赤星病的防治藥劑之一,再加上近年希望農民減少噴灑藥劑與農藥,因此嘗試將50%三氟敏水分散性粒劑使用在龍柏上,獲得相當好的研究成果。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國內植物醫學期刊,將能提供梨赤星病預防的有效替代策略。

下雨過後龍柏上梨赤星病的冬孢子堆膠化並產生擔孢子。

臺中市政府免費提供藥劑和噴藥人力

梨是中部地區重要作物之一,根據《農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105年全臺灣梨種植面積為5,396公頃,其中臺中市梨種植面積就占6成以上(3,550公頃),其次為苗栗縣(1,312公頃)。

為避免產業受影響,臺中市政府近年積極投入梨赤星病預防措施,由區公所調查轄內龍柏需防治的面積,市政府主動噴藥,若臺中地區的梨農發現有龍柏尚未被納入管理,可向區公所直接反應,市政府會提供人力、車輛、設備、藥劑等協助。

若龍柏屬於私人庭院造景,臺中市政府指出,會由農民主動與民眾協調,或交由公所詢問配合意願,搭配今年臺中場推出的龍柏赤星病防治藥劑,顯著降低梨赤星病對梨產業造成的影響,整體防疫效果獲得產地梨農肯定。

把握時機,加強梨園管理

民國100年起,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每年皆發布梨赤星病警報,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醒,除了減少龍柏種植、在龍柏上使用藥劑處理外,由於孢子傳遞仍會受到風向及地形影響,梨農也要顧好自己的梨樹,加強梨園防治以及園區附近龍柏的管理,可依照《植物保護手冊》的建議,針對梨赤星病做預防及管理措施,以確保今年梨果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