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香料大進擊】實力績優的原生種香料:月桃

月桃易種植且用途多,是近年原生香料的新星。

文/何宜嬨 攝影/張家瑋

18種月桃各有獨特香氣,整體來說,近似香茅的香味,卻又因為種類不同,增添些許微妙差異,但都是大眾容易接受的味道。

萬用低調 大自然的寶貴禮物

月桃,別稱玉桃、良薑,為薑科月桃屬植物,白串串的花苞中有著黃底紅紋的唇瓣,果實則為縱稜紋路的橙色球形。「臺灣共有18種月桃,香氣與果實會因種類不同而略有差異。其中,有12種月桃為臺灣特有種,例如:歐氏月桃、南投月桃、普萊氏月桃等等。」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曾彥學,專精於月桃研究,素有「月桃達人」一稱。曾彥學說明,「月桃以花序作為鑑定分類的依據,通常向上生長,唯獨歐氏月桃是個例外。它的花序會先下垂再往上,呈現S形。起初,這種月桃發現於臺東知本藥山,推測是普萊氏月桃與月桃偶然的結合,才會誕生出獨特的歐氏月桃。」至於月桃的分布範圍,更是多元廣泛。有些品種遍及全島各處,有些僅限於特定區域。「月桃的生長地域是很有個性的喔!譬如烏來月桃多產於大安溪以北;南投月桃長於臺灣西部中間;普萊氏月桃則落在南投月桃以外的其他地區;恆春月桃只在南部;而歐氏月桃只在東部。看似哪裡都能發現月桃,但其實各有不同。」

月桃分布範圍廣泛,遍布全臺灣。

桃之夭夭 炙手可熱的潛力股

近期有越來越多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指出,月桃是極具開發潛力的臺灣香料作物。曾彥學認為,月桃具有三大優勢可往香料發展:「第一點,月桃的香料成分取自於它的芳香部位,可以是葉子、花苞或果實,都是天然植物的成分萃取,沒有人工化合的有害毒物。第二點,月桃具有薑科植物的自然殺菌效果,用於人體外可以驅蟲防蛀,吃進人體內可以保健腸胃。第三點,18種月桃各有獨特香氣,整體來說,近似香茅的香味,卻又因為種類不同,增添些許微妙差異,但都是大眾容易接受的味道。」

過去論及月桃做成香料的運用,多半屬於食材烹煮,將月桃定位為調味作用,諸如花釀泡茶、糕粿沾醬、涼拌沙拉等等。時至今日,曾彥學與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王升陽教授,以及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月桃所具有的香料特性,亦兼備醫療保健、抗老美顏等多方用途。曾彥學分享:「月桃的花、葉與地下莖都可以提煉出精油,如果添入洗髮精或面膜,能發揮天然滅菌、防止老化的功效。在月桃品種裡,普萊氏月桃與南投月桃具有較突出的醫療效果,含有舒緩、鎮定人體神經的要素,能應用於抗氧化或抑制痛風的治療。」

切碎曬乾後的月桃還能沖泡成茶。

曾彥學表示,月桃擁有不勝枚舉的優點,馳名遠近。不僅臺灣,國外也先後開發了月桃相關產品,尤以日本沖繩地區最為著名。然而,日本國內所種植的月桃種類不到十種,卻將月桃運用得淋漓盡致,例如仁丹、口味兒,皆為日本知名的保健食品。「臺灣月桃品質好、產量多,也有豐富的香料資源。如果能妥善推廣月桃,加強國人對月桃的認識,再結合其他專業領域,必定能為月桃開創出新的價值。」

為使大眾更加了解月桃,曾彥學、王升陽等人與惠蓀林場合作,協力創建了「月桃巷」,將18種臺灣月桃種植於此,透過實體環境教育與專業志工老師的解說,促使民眾能近距離接觸月桃。

那山月桃延續部落傳統 許一個共好的願景

月桃身價水漲船高,不僅促進民間產業對月桃的重視,亦為原住民部落延續傳統、發展地方創生,點燃了一盞明燈。「既然沖繩能把月桃變成當地的熱銷特產,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部落裡的月桃發揚光大呢?」新竹縣那山月桃文化促進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總幹事邱新發提到,泰雅族的傳統飲食充滿了月桃的蹤影,如花葉涼拌、月桃薑醃肉、月桃葉糕粿蒸煮。「泰雅族長輩的烹飪方式有水煮、涼拌、燒烤,而跟我們合作的農友都住在部落裡,平時除了種月桃,也會種菜或養雞、養魚,形成自給自足的飲食。」將月桃葉裹糯米悶蒸,佐以醬油、鹽巴或香油調味的野菜,即是那羅部落的日常膳食。

邱新發回憶2017年成立協會的初衷,即是推動部落發展月桃產業,期盼提升在地經濟的同時,也能傳承泰雅族文化,讓下一代青年留步生根。迄今共約20位族人熱心參與,自掏腰包興建「那山月桃工坊」,作為推動部落月桃產業的活動據點。副總幹事楊繼華表示,協會成員多半為已退休的教師、警察與農民,方能全心投入發展月桃產業,「否則月桃一年只開花一次,單憑目前的推廣狀況,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日前主要經費來源,除了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專案補助,更多的是族人盛情提供的各項資源。

「利用月桃萃取物製成的精油,不用添加其他化學成分,就可以凸顯出天然香氣,耐聞不刺鼻。因此這幾年來,月桃在精油芳療的需求上,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楊繼華說明,由於葉片與花苞的香氣不同,兩者所蒸餾萃取出的純露與精油,亦有著相異的特色。協會理事謝國棟也說,部落農友持續精進萃取技術,使得相同公斤數的月桃,比以往還能提煉出更多產量的精油,同時也保留了月桃原有的清香。「一開始還不是很了解怎麼提煉精油,就使用自家的香草機器來做,沒想到根本無法提煉。花費了半年之久,才終於找到適合的機器。」目前100公斤的月桃葉若使用那羅部落的機器,最高可萃取出30毫升的月桃精油。

曬乾後的月桃,能夠進一步做許多利用。

談及部落如何發展特色作物,邱新發認為,那羅部落之所以能投入月桃產業,主要奠基於兩大特點:

第一點,產量穩定、品質掌控。目前部落裡共約7甲田地用於月桃栽種,期間農友們併用混和種植的友善農法,兼種其他農產以抗病驅蟲,再輔以約定契作來收購原料,達到相互約束的品質管理。

第二點,凝聚力強、目標一致。由前端播種栽植到後端製程分工,所有人都是自發性參與,齊心協力要振興部落的經濟發展。「那羅部落原本就有種香草,但我們選擇將主力放在月桃,除了它易種易長的特性,也因為超過一半的月桃種類是臺灣特有的、本土的香料植物,不像多數香料是採用外國品種的香草。因此,我們覺得月桃更有大力推廣的必要性。」

目前那羅部落的月桃產業為自產自銷的模式,尚無固定合作的銷售單位,多是透過口耳相傳的分享,以那山月桃工坊為定點,加上少量的網路販售。採訪當日,便有好幾位民眾特地造訪工坊,前來洽詢月桃精油。楊繼華苦笑道:「其實之前有日本廠商來詢問精油,原本今年5月要來談合作,但因為疫情影響,現在無限期延後。」

除了開發月桃商品,協會亦定期聘請編織老師、芳療講師上山授課,希望藉由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結合,提高在地月桃產業的能見度,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到部落就業。不過,迄今部落居民仍以種植高山蔬菜為多,對於栽種月桃的經濟效益,還處於觀望階段。邱新發不禁感嘆,即使未來號召到更多農友加入月桃栽植行列,「如何有效行銷與推廣,將是最困難的挑戰。」

月桃葉十分適合製成編織藝品。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