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輯——王升陽 結合在地特色,推動臺灣國產香料六級產業化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兼創產國際學院院長——王升陽

口述/王升陽 採訪.整理/陳慧萍 攝影/李文揚

臺灣香料不是沒有機會發展產業,就要看你用什麼策略來推動。

臺灣有沒有潛力發展香料產業?當然有。固然以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而言,講到香料似乎只會想到「滷包」,與世界其他廣泛運用香料的國家相比,不管是生產量、使用量,規模都難以匹敵,但是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因為臺灣的國產香料,具有只有我們臺灣才有的特色,也有其產品優勢,等待我們去發掘。

臺灣發展香料,經常因為市場規模小,競爭力不若香料大國,但是土肉桂就是一個可以突破限制的例子。肉桂粉主要的風味來源是肉桂醛,生產皆取材自肉桂的樹皮和枝條,但是我們臺灣土肉桂樹葉就含有足夠的肉桂醛,也就是不用砍樹,直接使用葉子就有肉桂的風味。更重要的是,根據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特聘教授張上鎮分析,土肉桂的葉子幾乎不含肉桂具有的香豆素,這成分對肝有毒性,許多國家已制定每人每日攝取量的標準,因此土肉桂在食用上更加安全,相當具有產品競爭力。如果我們能打開通路,例如爭取全世界購買肉桂最多的可口可樂公司,向臺灣購買土肉桂葉,我們就可以量產,生產成本不見得比一般肉桂高。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幾年推動農業「六級產業化」,簡單說,就是以一級農業生產結合二級加工及三級銷售,為農業創造新的附加價值;大部分臺灣的國產香料,充滿了在地特色,我認為很適合以六級產業的思維來推動。不要只把香料生產視為唯一的事情,要去想可以和什麼「故事」結合在一起發展,也就是說不要只是停留在原料的生產、論斤秤兩銷售,而是運用它本身的特質,開創出更多可能性。

例如山胡椒(馬告),在國際上普遍都是用來萃取精油,拿來食用的情形並不多,但是山胡椒在臺灣,是原住民喜愛的香料,燉成雞湯,就是泰雅族人口中的「勇士湯」;許多部落都有種植山胡椒,民眾去奧萬大、烏來等部落觀光,不僅可以買一包山胡椒回家,還可以有許多結合地方特色的消費,這就是六級產業。因此臺灣香料不是沒有機會發展產業,就要看你用什麼策略來推動。

香氣撲鼻的臺灣月桃,不僅葉片可以用來包粽、做粿,地下莖還可以磨成粉食用,也就是客家庄常見的「南薑粉」,可以像梅子粉那樣沾來食用,還可以拿來醃漬桃李。月桃有特殊的香味,已有研究證實這種香味具有生物活性,能夠幫助避免肝纖維化,降低血糖、抗發炎等等,這些香料的運用正是臺灣的特色。

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氣候環境,擁有許多充滿在地特色的香料,我們可以從推廣教育著手,讓更多人認識、了解香料的特性及其趣味,並借重臺灣先進的農業科技、生物科技,不僅提升栽培技術,也結合醫療保健功能的驗證,開發出更具附加價值的香料產品。這需要啟動上游資源面的開發與栽種體系的建立,並由中游的生產與加工接棒,最重要還是要有下游的行銷高手推動,把香料的故事說得精采,從地方特色出發,迎向國際市場。

 

王升陽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兼創產國際學院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博士,現任中研院農生中心合聘研究員、中華林學會理事長,曾任國立中興大學農資院副院長兼林管處處長、中研院農生中心助技師。研究專長為天然物化學、木材化學、植物代謝體學、天然藥物開發。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