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稜線上出沒的水鹿、等候一對黃喉貂看向鏡頭、記錄日本禿頭鯊自出海口一路溯源至河川中游,究竟需要 多少時間?從事生態攝影的王文哲入行30年,每年將近兩百天待在高山上,同一趟山路他比別人多走了幾百遍,找尋動物遺留的行蹤,利用自然素材為自己架設偽裝點,與高山萬物一同呼吸脈動,只為等待一個畫面。即便曾經與各大國家公園、《經典雜誌》合作過,作品也達BBC的拍攝水準,王文哲仍以十分謙卑的態度看待這份工作。
冬日早晨,王文哲與合作多年的伴侶羅詩怡開著休旅車來到北部山區,於潺潺溪流邊架好攝影機,靜默等待豆娘的身影出沒,忙完拍攝後他們會煮些咖啡,然後隨興地選擇在附近過夜,一台車就是他們的行動居所,裡頭攝影器材、爐具、盥洗用品一應俱全,椅座打平就是床鋪,整座山區就是無限延伸的客廳。
以季為單位的高山生活
一年之中,他們有一半的時間就像這樣 到處收集素材,另外半年則接受公部門委託, 或者拍攝自己心中理想的影片。由於大大小小 的相機、攝影機、個人裝備與食物、發電機等 器材總重量高達八百公斤,每趟上山、下山都 需聘請近30位山青協助背負,由於工程浩大, 因此每回上山,他們都會盡可能安排三個月以上的行程。
王文哲最長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南湖山屋待了半年之久,回想那次本來僅預計待一 個月,卻遇上熱情的登山客不斷提供食物與高山瓦斯罐給他,物資多到幾乎可以開雜貨店, 就不小心延長了時間。最令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雪山進行拍攝作業時,每批抵達三六九山莊的山友都會口耳相傳:「啊,就是他們在山上住很久了!」於是將吃不完的食物源源不絕贈予他們。王文哲打趣說道:「早上醒來睡袋旁就一盆『腳尾飯』,第一天是滷豬腳,第二天豬腳被挪到一側,繼續加一坨稀飯肉鬆,第三天羊肉爐再添進來,來到第十天鋁盆中的食物就滿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