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一個零塑的未來──Plastico 塑膠袋實驗計劃

文/廖詠恩 攝影/陳家偉

杯墊上有點眼熟的紅玫瑰圖案,橢圓置物盤上流動交疊的色塊中,隱隱可見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商標,這些圖樣全都來自它們的原料——塑膠袋本身的圖案。製作這些產品的不是某個大型塑膠工廠,而是三位未滿25歲、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年輕人。

「塑膠袋上有很多很可愛的變化,比如說會有玫瑰的圖案、菜市場常用的紅白條紋塑膠袋,算是臺灣的文化之一,所以我們就選了塑膠袋,來發展成畢業作品。」陳亮至、賴樂齊、楊其寰自己設計了一臺加熱、塑型塑膠袋的機器,如同他們的畢業專題名稱「Plastico塑膠袋實驗計劃」,過程中可說是充滿了實驗精神。

自己設計實驗室裡的機器

「最早做實驗的時候,我們找一個二手小烤箱加熱,後來又找到鬆餅機,因為鬆餅機可以壓,但是鬆餅機是『母母模』,它兩塊模都是凹下去的,合起來中間有空間,麵糊遇熱會膨脹,但塑膠袋會變扁,所以就不能用,得做一個『公母模』。」

他們畫好設計圖,交給代工工廠製造機器,等了一、兩個月後拿到成品,「然後用了30分鐘之後,就知道不行!」回想當時的窘態,他們忍不住齊聲大笑。陳亮至手一邊比劃,一邊形容:「它像一本字典那麼大、那麼厚,而且都是金屬,壁太厚,熱無法傳導到塑膠袋,光做一個杯墊,就要花兩個小時。」改良後的機器「從字典變成墊板」,厚度只剩下3毫米左右,他們才終於做出造型最基本的杯墊。

機器的體積並不大,放在小茶几上即可操作。一塊杯墊大約會用掉1.5個容量6公升的中型塑膠袋,將袋子摺疊整齊,置入四方型的扁平模具內,放在加熱管上方,並栓緊加壓器,當模具溫度上升到120至180℃,塑膠袋就會熔解成膏狀,重新塑型。冷卻後,就是一塊成型的杯墊。

杯墊加以裁切可以做成耳環、鈕扣,2017年金鐘獎主持人黃子佼穿了一件由塑膠袋做成的淡粉色西裝外套,上頭的鈕扣就是出自塑膠袋實驗計劃,還可依稀辨識出紅白塑膠袋的花紋。

確立機器升溫加熱的穩定度以及操作便利性後,他們繼續研發製作置物盤的模具。「我們想把塑膠袋做成日常用品,塑膠袋本來的功用就是盛裝,置物盤也是盛裝。」他們還把數個杯墊疊成長方體,中間切出圓形的凹洞,做成了筆筒。挖出來的塑膠碎屑可再次回收塑型,化成置物盤上如點畫般的彩色碎點。

名不符實的回收行動 

畢業展結束後,三人各奔東西,塑膠袋實驗計劃停擺了八個月,讓他們重新啟動的契機,是H&M的邀約合作。2017 年,H&M 推出「Conscious Exclusive 永續時尚系列」,他們向塑膠袋實驗計劃訂購杯墊,作為時尚秀的媒體禮物。

合作案雖然讓他們又驚又喜,但是訂單的數量遠超出他們的負荷,更糟糕的是,他們做到一半才發現,庫存的塑膠袋根本不夠用。為了求快,他們只好添購全新塑膠袋,如此一來也可以直接挑選塑膠袋的顏色,以符合H&M對這一批杯墊色調、彩度一致的要求。

陳亮至形容當時是「拼死拼活」地趕工,靠一臺機器、幾隻手,以15分鐘生產一塊杯墊的速度,勉強在兩個禮拜後,如期完成由棗紅、靛藍、深綠、黛紫等顏色搭配而成的系列杯墊。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