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走向世界的種子

花椰菜授粉

女工頂著12月的暖陽,細心為花椰菜授粉。

文字/Casca 攝影/林韋言

種子落入土壤,是希望也是力量。主營花椰菜種子的慶農種苗公司,60年來透過育種,讓這源自地中海的蔬菜口感更豐富多元,並能順應不同地區與氣候生長。小小種子是慶農執行長蔡慶蒼一家三代安身立命的根本,一袋袋出口的種子,則讓中國、東南亞、歐洲到巴西等二十多國,都可吃到從臺灣出發,慶農選育的好滋味。

冬陽暖暖灑落在慶農種苗公司的網室菜園,將盛開的一朵朵花椰菜花映得金黃燦爛。女工坐在花椰菜植株旁,拿著鑷子細心為蝴蝶狀的小花授粉;慶農種苗公司執行長蔡慶蒼身著舊T恤、運動鞋,穿梭在網室間為花椰菜澆水,頭上那頂印著肥料公司名稱的舊球帽,遮不住晒向他黝黑皮膚的陽光。

菜農起家的商業育種之路

臺南市南區的喜樹地區,因地下水源豐沛,臨海氣候濕潤卻不太起霧,加上接近市區,具銷售地利之便,1960年代有不少種苗商在此起家。原在喜樹種菜的蔡家,從蔡慶蒼的父親蔡江河開始投入家庭式育種,育有三十多種蔬菜種子,再轉給種子行或種子貿易公司行銷。

臺灣早期的種子市場以固定品種(OP種子)為主,農民種植後能自行留種,不太需要再向種苗商採購。為提升競爭力,蔡慶蒼的父親自行買書鑽研,開始「雜種優勢(F1)育種技術」─種子來自同一對具優良性狀的純系「親本」,也就是父母本植株,產出的作物品質、產量、成熟期一致,便於管理。農民無法將F1種子自行留種,須向種苗商採購,提高種子品質之餘,也確保種苗商的技術與獲益。

原就讀文化大學體育系的蔡慶蒼,基於興趣與父親期待,轉系到園藝系就讀,畢業後返家接棒。他傳承父親經驗,同時透過農業改良育種課程、產學合作技術轉移、出國考察等不斷提升技術,曾獲全國十大傑出神農獎。

由於慶農屬家庭式企業,規模、人手有限,蔡慶蒼決定將育種重心放在十字花科的花椰菜、青花菜,並以他最熟悉、培育最順手的花椰菜為主軸,在1999年成立慶農種苗公司。除了參加國內的品種交流會、國際種子年會,慶農還架設網站,讓海外客戶能夠線上瀏覽目錄、索取試種樣本,透過電子郵件反饋意見,乘著網路商務風潮起飛,走向國際市場。

花椰菜
慶農的花椰菜種子在國際市場頗具知名度,有外國客戶稱蔡慶蒼為「花椰菜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