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紅龍果利用電照來進行產調催花技術已漸趨穩定,但市場售價卻不復往年的高價。以 2017 年 4 月拍賣價為例,較去年紅、白肉種各減少了每公斤新臺幣 17.5 與 91.1 元,市場交 易量也由 2017 年紅肉種(25,531 公斤)、白肉種(459 公斤),較 2016 年 4 月紅肉種(15,231 公斤)增加了 67.6%,白肉種(394 公斤)增加了 17.5%,由此可見,投入產調的面積逐漸 增加中。
紅龍果為仙人掌科(Cactus)三角柱屬 (Hylocereus spp.)多年生攀附帶果樹。近年因果實品質與營養價值受到消費者肯定,無論種植面積或外銷量均逐 年攀升。
雖然紅龍果栽培面積逐年成長,但正常產期外仍需自馬來西亞進口鮮果,或利用 燈照調節供果以滿足市場需求,顯示紅龍 果在臺灣已成為大眾化蔬果,為集結保健、 觀花、品果、入菜的優良果品。
紅龍果的售價受當時供貨量的影響很大,統計 2016 年元月到 2017 年 5 月的紅 龍果各地市場平均拍賣價格,各月別中以 4 月份的交易價格最高,紅、白肉種分別為 每公斤新臺幣 187.9 元及 145.7 元,與往年相較亦有相同趨勢,2016 年 4 月 24 日 更一舉創下每公斤新臺幣 580 元的高價。
反觀盛產期 7 ~ 10 月,不論紅或白肉種每公斤平均僅新臺幣 50 元上下,顯示生產季節外(反季節)的果實,其市場售價可較正期果高 2 ~ 3 倍,也因此,投入燈照產調的農民漸漸增加。
影響紅龍果開花的條件
紅龍果形成花芽到完成開花,由下列因 子所控制:光、枝條發育狀態(新枝或老枝、芽點有無老化、飽滿度等)與溫度。只要其中一項要素沒有獲得滿足,紅龍果即無法來花或會萌發畸形花苞。
催花成功後花苞的發育條件,如枝條是否能承載產調期間的來花量、夜間溫度常 過低而造成花苞萎縮、低溫影響花粉活力 等,都會影響產調成功與否;除此之外, 燈具的選擇、架設方式、照燈時間等光線 條件的補足,也會直接影響農民進行紅龍 果燈照的意願與生產成本的高低,以下分 述開花調控因子:
- 光強度
根據研究,紅龍果花芽創始與花芽分 化的臨界日長為12小時。臺灣在秋分(9 月 23 日)過後、春分(3 月 21 日)之前 每日日長均少於 12 小時,所以進入秋分 之後至翌年的春分之前,必須利用人工 光源補足紅龍果對日長的需求,誘導紅 龍果產生花芽。
為滿足紅龍果每日日長至少 12 小時的需求,目前田間實作上,燈照時間多採每日照燈 4 小時,選擇於日落後進行延長日長的 17:30 ~ 21:30 或是 22: 00 ~ 02:00 進行暗中斷兩種。
在光源架設上,務必使成熟枝條均勻受光,主要結果枝的光強度需達 120 ~ 150 Lux(光源照射面每單位面積所發 射出的光線總量)以上,才有利於花芽形成,若以行距 2.9 公尺行間配置 12W LED 透明燈泡為例,約每 1.2 ~ 1.5 公尺 配置 1 個燈泡;於 1.8 公尺高度下,在燈 下 1 公尺處枝條的受光度達 250 ~ 270 Lux,遠超過枝條應滿足的 120 Lux。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