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職安,日本、美國怎麼做?

文/何嘉浩 編譯/邱士倢 圖片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網站

農業是糧食生產的第一線工作,常看到報章雜誌以「棄業從農、返鄉樂活」 等角度呈現農業的美好。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簡稱 ILO)卻評估農業為最危險的行業之一(包含建築、採礦業)。

農業工作高風險性,全球關注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估計,每年全球至 少有 17 萬名農業從業人員死亡。與其他行業的勞工相比,農業從業人員的工作死亡風險要高出 2 倍。ILO 分析原因,發現 主因為機械事故、殺蟲殺菌劑及其他種類農藥中毒而死亡,尤其從事農業造成的死 亡、傷害或職業病經常被忽略。ILO 認為, 這意味著農業從業人員在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真實狀況,可能比官方統計所顯示的更為嚴重。

ILO 強調,農業工作的高風險性,不只是影響農民而已,還包含相關從業人員與家屬,因為農業工作與生活環境互相牽動,再者,各國工作環境及條件也不同,使得 農業勞動安全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在農民的職災保障上,包括臺灣在內, ILO 發現多數的國家只對特定類別的農業從業人員有合法保障,如就業傷害福利或就業傷害保險,臺灣則是有部分農業從業人員籌組職業工會投保勞保,但大部分農業從業人員所受到的社會福利或社會保險的保障程度,仍然不足。

不但相關福利保障無法適用全體農民外,在雇主、勞工兩方的職業災害及預防, 缺乏通盤瞭解和職安訓練方案。因此 ILO 在 2001 年頒布《農業安全與衛生公約》(《第 184 號公約》),正式認定農業工作具特別危險性質。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