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 檢驗報告上網看

文/ 林慧貞 攝影/ 黃世澤

營養午餐問題頻傳,每個學校都把檢驗報告當護身符,但因資訊沒串連,同一張報告,團膳業者得準備數十份,發送給不同學校,耗時又費力;為了整合散落在各地的食材資訊,富邦文教基金會經過半年籌備,成立「校園食材登錄平台」,供22縣市的業者上傳檢驗報告,近期內也將匯入農委會抽檢報告,家長和老師只要上網,就能看到歷年政府和民間檢驗結果。

現在不缺檢驗報告,缺整合

台灣每天所需的營養午餐數量高達250萬份,這幾年食安事件層出不窮,政府除加強檢驗頻度,更建置「校園食材登錄平台」,部分縣市也有自己的登錄平台,學校則要求提供食材檢驗報告,接踵而來的文書作業,引發業者反彈。昨天富邦文教基金會舉辦營養午餐說明會,就有許多團膳業者抱怨,各個登錄平台疊床架屋,學校資訊也沒整合,同一份檢驗報告,必須一個一個分寄給不同學校。

富邦文教基金會建置的食材管理平台,不要求業者提供菜單,而是提供食材檢驗報告上傳平台,讓外界可以自行瀏覽。

舉例來說,在網站右上角的「食材檢驗報告快搜」,打上關鍵字「雞腿」,5筆雞腿資料自動列出,包括品名和公司名,旁邊附註製造商、報告日期、分類、測試單位,隨意點開「卡啦雞腿堡——正點」,就可看到檢驗報告PDF檔案,檢驗項目包括紅黴素、北里黴素等等抗生素。目前共有36家業者登錄,總計111筆資料。

計畫協同主持人高嘉鴻指出,現行的登錄平台沒有強制業者提供檢驗報告,即便自願上傳,平台也沒有公開,管理端後台才看得到,基金會的平台可讓業者持續上傳檢驗報告,不斷更新,以後只要請學校上網看就好,不用一直重複做工。

計畫協同主持人高嘉鴻。(攝影/林慧貞)

食材透明化才能消除疑慮

然而對於又出現一個新的平台,當天與會的團膳業者大多持觀望態度,擔心增加人力負擔,也有業者反映,許多食材的農藥殘留都在合法範圍,但因外界知識不足,看到驗出農藥就恐慌,因此之前的登錄平台不對外開放檢驗報告,若現在全部對外公開,難保家長看到黑影就開槍。

不過高嘉鴻認為,現在家長意識提升,「你沒拿出報告,光用嘴巴說,他們不會相信你合不合格」,以往政府也都只是公布違法名單,但現在逐步走向全部揭露,雖然家長的確需要加強教育,不過唯有透明化才能消除疑慮。計畫主持人黃嘉琳也附和,讓資訊公開透明,加上飲食教育,大家才不會看到農藥就恐慌。

登錄平台要成功,學校願不願意買單是一大關鍵,高嘉鴻表示,過年前會函文給教育部,請教育部向各學校介紹登錄平台,未來還會在網站提供各式校園營養午餐消息、相關新聞、舉辦活動等,「希望用民間力量,補足現有平台的不足。」

當天與會的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生事務及校園安全組組長楊國隆則表示,對於民間願意跳出來作平台,樂觀其成,未來也會支持。

未來將連結政府抽驗資料

除了廠商自主檢驗,農委會、衛生福利部、各地衛生局每年也都耗費鉅資抽查校園食材,高嘉鴻說,將和各部會討論如何彙整各地資料,農委會已經允諾提供各式畜產、水產、蔬果等檢驗報告,光是畜產一年就有600多筆資料。

若建構的資料庫夠大,校園食材管理中心預計進一步分析各項食品的抽驗頻度、不合格率等等,例如若每年都發現豆芽菜添加物超標,就可加強抽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