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小果番茄競賽大贏家,嘉義成一方之霸

現在是小果番茄產季,尤其年節將至,設施栽培的小果番茄每台斤可喊到150元以上。每年年底,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舉辦的「優質健康設施小果番茄競賽」更是業界一大盛事,全臺好手齊聚一較高下,20日在臺南場舉行頒獎典禮,延續前幾年氣勢,嘉義縣仍是大贏家,16位得獎者中,僅1位來自雲林。

「優質健康設施小果番茄競賽」邁入第六屆,去年12月23日已在臺南場公開評審。參賽品種都是玉女小番茄,由5位評審品評外觀、色澤、果重、糖度、口感和風味等,雖然是全國性的比賽,但歷經激烈廝殺,近幾年幾乎都由嘉義縣農友抱走獎牌。

去年12月23日公開評審現場。(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嘉義勝出的秘訣:日夜溫差大、技術健全、青農凝聚力強

綜觀得獎結果,2015年嘉義獨霸全部16位得獎名額;2016年比賽,16位得獎者中,只有1位來自雲林縣,且多位農友都是得獎的常客。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王仕賢分析,日夜溫差大是嘉義縣得天獨厚的條件,種出來的小果番茄糖度高,加上農民間彼此切磋、共享技術,對產業發展有正面助益。

論農業設施數量,嘉義縣並非最多,不過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處長林良懋說,嘉義縣農民投入設施栽培的時間久,水分和肥分等栽培管理技術健全,年輕農民如果摸熟技術,種個兩、三年就獲獎不是問題。

另外,以前農民多靠共同運銷,近年消費習慣改變,網路電商和宅配興起,消費者直接向農民訂購,小農經濟也能打造口碑和品牌。

林良懋特別提到:「玉女小番茄改變了農村,帶動年輕人回流,嘉義縣見證了時代的轉變。」農友種苗公司當初開發出皮薄、甜度高的小番茄品種玉女,並與嘉義當地許多農民合作試種,對日後建構純熟的技術影響深遠。因玉女的栽培單位面積小、產量高,有農民靠2分地就可養活一家子,家庭式農場具生產優勢,形成產業群聚效應。

除了環境與技術優勢,青農之間互相指導和協助,加上農會大力支持,農友凝聚力強,也是嘉義縣勝出的關鍵。獲得季軍的青農沈國全說,前輩吳世彥在栽培方面給予諸多指導,這次獲得佳作的楊景翔和王俊猛也都曾受他指點。

王仕賢說,嘉義有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成員多是青農,經常互相交流栽培技術,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劉依昌也觀察到,過往指導農民訓練課程,雲林和臺南來的農友年齡偏高,反而嘉義太保、民雄和水上來的農民,半數平均都在30歲以下,青農凝聚現象明顯。

來自嘉義水上鄉的沈榮福,7年前開始栽培小果番茄,自立品牌「番茄阿伯」,因糖度高、果形均勻、安全用藥,今年打敗眾家好手榮獲冠軍,頒獎典禮當天,還有高齡長輩持拐杖出席力挺。

沈榮福感謝農政單位提供平台,讓種小果番茄的農友互相切磋,並感謝農友種苗公司開發出皮薄多汁、風味極佳的小果番茄,造福許多果農,臺南場也有管理技術專師輔導,讓他栽種過程中不僅有穩定的產量,也兼顧品質。他表示會秉持安全原則,繼續栽培小果番茄,並鼓勵愈來愈多青年回鄉從農。

來自嘉義水上鄉的沈榮福獲得今年冠軍。(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近年比賽轉變,從著重糖度調整為更注重口感、風味

「優質健康設施小果番茄競賽」舉辦多年,從早期較偏重糖度,近年也隨著關注土壤的健康而有變化。劉依昌解釋,如果農友一味追求糖度而過度施肥,容易造成土壤鹽鹼化,因此,近年將評分標準調整成不只著重糖度,讓評審有更多發揮空間品評風味和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競賽目的除了鼓勵農民持續精進栽培管理技術,也希望農友朝友善環境和安全的方式種植。劉依昌說,參賽的果品必須先通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全身健康檢查」,也就是農藥殘留檢測,如果經藥檢後結果為「無檢出(N.D.)」,評鑑總分可再加2分,沒想到實質鼓勵奏效,這次比賽有15件果品沒有驗出農殘,相當不容易。

儘管2015年報名142組,到了2016年受莫蘭蒂和梅姬颱風影響,嫁接苗供應吃緊且設施受損,產季因而延後,只有72組報名,不過,2016年參賽的小果番茄平均糖度在10.1度,劉依昌表示,能獲得佳作的都有一定的水準。

王仕賢在頒獎典禮上也鼓勵農友透過競賽精益求精,未來的終極目標是各農會支援農友,集結起來打入國際市場,臺南場也會和產業界一起前進。

2016年優質健康設施小果番茄競賽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