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機NGO「砷張爭議」,農委會為臺灣米掛食安保證,也籲農友避用生雞糞

文/ 林宜潔 首圖提供/ 豐年社資料照

近日香港媒體報導,臺灣有三款米的無機砷含量,疑似超過美國及歐盟嬰幼兒食品原料米標準,可能來自栽培作物時使用的糞肥,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臺灣米是否真的超標,但此一事件提醒農民,栽培作物時必須注意肥料是否隱含超量重金屬。農委會表示,每年都會針對肥料進行八大重金屬檢驗,呼籲農友一定要使用領有合格肥料登記證的肥料,確保作物安全。

砷存在土壤背景質,肥料也可能殘留

砷又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有機砷」可以由身體自然代謝,「無機砷」則對人體有嚴重危害,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一級致癌物。

過去業界會在飼料中添加一種名為洛克沙生(Roxarsone)的人工合成有機砷化合物。如果農民使用含有洛克沙生的禽畜糞便進行堆肥,經過環境微生物轉化,「有機砷」有可能轉換成有毒性的「無機砷」,對環境跟人體都可能造成危害。

洛克沙生目前已經禁止使用,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針對禽畜飼料,鉛砷鎘汞也都有另外檢驗。禽類的礦物質補助飼料跟綜合性補助飼料都有規定砷的檢驗不能超過12ppm,配合飼料則不得超過2ppm。

有機砷跟無機砷可能互相轉換,後端檢驗為重點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黃裕銘表示,砷是禽類的必要元素,雞飼料裡會添加,讓雞比較健康。但如果農民過度使用糞肥,則土壤裡也有累積過量砷的風險。

曾任職藥毒所30年,臺灣農藥殘留管制的開創者翁愫慎表示,砷其實就存在自然環境中,很難分解,而且容易根據環境在有機砷跟無機砷當中轉換。

使用領有合格肥料登記證的肥料較能降低風險。農糧署公告指定肥料檢驗單位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主任鄒裕民指出,領有肥料登記證的肥料都會進行八大重金屬檢測,如鉻、鎘、銅、鋅、砷、鎳、鉛、汞等,檢驗一有問題,就會去追溯原料來源。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表示,作物含砷的主要來源就是土壤跟肥料,土壤的重金屬檢測由環保署負責,只要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該土地就會控管,作物也會銷毀,之後也會進行整治;農糧署則會定期抽檢肥料,呼籲業者一定要使用領有肥料登記證的肥料,以確保品質。

王忠恕表示,有機糞肥目前在稻米比較少使用,都是果樹使用居多,有些農民會私下購買生雞糞使用,農委會非常不鼓勵。

莊老達也指出,雞糞使用上有容易有蟲卵跟其他環境衛生問題,而且生雞糞如果沒有經過處理,容易發熱傷害作物生長,加上沒有肥料證號,農民如果私下使用,等同要自行承擔殘留物風險,非常不妥。

食藥署預計今年訂定無機砷含量標準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表示,有毒的無機砷則容易累積在白米或藻類如羊棲菜。食藥署在去年11月底預告《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草案中,新增檢驗糙米無機砷限量為0.35 ppm、白米0.2ppm、嬰幼兒食品的原料米0.1ppm,預計於今年中公告上路。

針對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抽驗香港市售食米砷含量超標案,農委會表示,該中心抽驗的臺灣稻米砷含量,均低於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歐盟等訂定之限量標準,也符合食藥署預告的檢驗標準,請民眾安心食用。

受檢驗樣品之一的臺灣米品牌總經理葉淑蕙認為,「港媒以嬰幼兒的米製品檢驗標準來解讀報告是錯誤的」,事實上,香港檢驗出來的數據為0.14ppm,合乎歐盟、美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規定的每公斤白米200微克,等同0.2ppm標準。香港政府對於有機砷的規定則是1.1ppm,此次港媒引用的則是歐盟對於嬰幼兒米製品檢驗標準0.1ppm。

葉淑蕙指出,公司使用農糧署核定的有機肥料,生產土壤在有機檢測當中也都合格,不解港媒為何以嬰幼兒的標準來解讀檢驗報告誤導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