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搬遷期間,我不斷告訴夥伴:這是我們一起永久生存的地方。

口述.圖片提供/謝銘能 整理/祖孟萱

我從小在建國市場長大,有四個兄弟姊妹。我的媽媽從麵廠起家,婚後自己出來在臺中老城區的綠川旁經營素食材料行,之後因綠川整治工程,才遷入舊建國市場。剛開始伯公先借我們錢買下攤位的永久使用權以及一間土埆厝,主要賣麵類跟豆類製品,後來品項越來越豐富。直到我接家業,經歷建國市場搬遷,我們一直都在建國市場。

我從小在建國市場長大,有四個兄弟姊妹。我的媽媽從麵廠起家,婚後自己出來在臺中老城區的綠川旁經營素食材料行,之後因綠川整治工程,才遷入舊建國市場。剛開始伯公先借我們錢買下攤位的永久使用權以及一間土埆厝,主要賣麵類跟豆類製品,後來品項越來越豐富。直到我接家業,經歷建國市場搬遷,我們一直都在建國市場。

舊建國市場

有一天我們家跑來一隻小狗,我們叫牠小黃,當我爸爸從市場工作完騎車回家,小黃遠遠聽到引擎聲便會出門迎接,我就知道爸爸回來了。奇妙的是,老一輩的人都說「狗來富」,自從小黃來了以後,市場生意也越變越好。

6歲的時候妹妹出生了,每日天還沒亮,爸媽就去市場工作,我在家裡揹著妹妹做家事,等到我7歲那年,妹妹終於可以帶去市場照顧,我也開始去市場幫忙。最初,爸爸凌晨會把我放進摩托車後面的籃子載去市場,讓我跟著媽媽送貨。直到上了小學,爸爸給我一臺孩子騎的腳踏車,教我認路,第二次我就能自己去市場了,也慢慢熟悉送貨的工作。

上工前,爸爸會把我放在舊建國市場邊、賣滷肉飯的阿土伯那兒,對我說:「先吃飯,摩托車顧好喔。」吃飽後就學做生意,觀察大人怎麼做事情。媽媽教導我如何察言觀色,從人的五官、眼神及談吐去應變、溝通。一樣米養百樣人,市場裡什麼人都有,做生意就是在學習與人相處,我也這樣教導我的孩子去看、去聽。

在市場工作容易中暑、過勞,我發揮在國術館工作時學得的技能,常到處幫人刮痧,算是一種服務,慰勞辛苦的攤商們。我時常覺得,市場小孩都能文能武,便是如此。

建國市場的變化要從九二一地震說起。地震完當天,我開車送貨碰上餘震還會蛇行;也因為那次大地震,市場被政府判定為危樓,準備封起來。為此我們成立自治會,我接下了總務長的工作。

在我擔任總務長的三年間,也與建國市場共度了搬遷過程。那陣子市場很混亂,我每天都播送宣導廣播,從不會訓練到會,從講話聽不清楚到能夠帶動全體。協調各攤商搬遷的日子裡,我不斷告訴市場的每一位夥伴:我們是一家人,這是我們將來一起永久生存的地方。我多希望能帶領大家一起過去,互相幫忙,不要有人受傷,和氣地完成任務。

PROFILE

謝銘能,建國市場日益素食材料店店主。從小在建國市場長大,曾任新建國市場自治會總務長。日益素食材料為50年老店,於2017年獲經濟部「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全國三星樂活名攤,2019年獲得四星樂活名攤評定。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