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欣欣市場相遇時,就是它即將告別之際,那眷村熱情的聲音,只能往記憶深處找尋了。

高雄欣欣市場

文字/張凱惠 圖片提供/梁偉樂

2019年年中,我在岡山策劃了一場展覽,其中藝術家張允慧趕在欣欣市場拆除搬遷前,來到這個隨國民政府來臺的人與在地居民一起生活的地方,記錄每個攤商的故事。欣欣市場座落在九個村子當中,這九個村子緊緊環繞著據聞明鄭時期來到臺灣開墾的劉厝。

2019年年中,我在岡山策劃了一場展覽,其中藝術家張允慧趕在欣欣市場拆除搬遷前,來到這個隨國民政府來臺的人與在地居民一起生活的地方,記錄每個攤商的故事。欣欣市場座落在九個村子當中,這九個村子緊緊環繞著據聞明鄭時期來到臺灣開墾的劉厝。

舊往的劉厝到1959年成為欣欣市場的所在——當時新岡山人生活艱困,空軍司令部要求附近居民肩挑農漁產品來此叫賣,自此人潮絡繹不絕,承載60年記憶的欣欣市場,也成為各個族群口味融合、文化共存之處。欣欣市場以消防水池為中心散開,還結合了特殊的木桁構造,圓形的市場造型更是岡山所有市場中的唯一。

「巷子深」四川麵館是我覺得很有特色的攤位。第一代老闆曾澤曾在空軍通校福利社工作,因為當兵的薪水難以養活全家,只好自己出來開麵店。就像眷村連續劇演的那樣,他在岡山通校路巷子內的最後一間店做生意,開始販售四川風味的麵食,一看店名就知道是「巷仔內的」(臺語行家之意)。更有意思的是,取名為巷子深不知是因店開在巷子內,還是從歷史人物張之洞的軼聞得到的靈感?

張之洞的故事是這樣的:一次他剛上船,聞到酒香撲鼻而來,便請僕人打酒,直到中午才見僕人慌張拿酒來,一打開酒罈,酒香沁人心脾,張之洞猛飲一口,覺得甘甜清爽,問酒從哪裡來?僕人答:「小人彎彎拐拐,穿過長長的巷子,到了最後一家作坊買的。」張之洞笑說:「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曾澤命名為巷子深,實是出自於「味好不怕巷子深」的概念。因國共內戰來到臺灣的他無依無靠,從來沒有做過菜,和幾個老鄉憑著記憶中的四川味,一起吃吃喝喝、找回屬於家鄉的味道,這口感後來在圓環的欣欣市場重現,卻不改其特殊的四川味。

巷子深堅持食材都不假他人,連麵體也相當講究,辣椒肉絲、龍眼木柴燒麻辣麵,只要吃過就難忘。他們的辣椒肉絲以紅綠兩色的辣椒跟豬肉絲炒製而成,香辣帶勁,只要一小撮就可以配上一碗白飯,相當百搭;麻辣麵則有柴燒的鍋氣,剛好的火候使麵Q彈,並吸附湯頭的鮮美滋味。

可惜巷子深搬到新欣欣市場,改以瓦斯爐煮牛肉麵,就吃不到這樣純粹柴燒的口感了,但老闆仍保有製麵的SOP,致力於突破此限制,保持原有牛肉麵的口感。

PROFILE

張凱惠 也品文藝出版社負責人、策展人、藝術文化工作者,臺南藝術大學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所博士生。著有《爽文你好嗎》、繪本《少年林爽文》繪者,監製《決戰諸羅城》等桌遊,2019年於高雄鳥松濕地、岡山樂群村策劃「跨藝行動—棲居:棲地X眷村」展覽。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