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酵母×叁捌地方生活:想像市場的未來,打造2.0版本的菜市仔

文字/廖詠恩 攝影/張家瑋 場地協力/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市場裡可以開電音派對、辦市集,還有上課?臺北的「都市酵母」與高雄的「叁捌地方生活」蹲點舊城,領人翻玩老市場;在連鎖通路、網路購物當道的現在,他們不只舉辦吸睛的活動,更將市場日常的質地,打磨成從小學生到創業青年都親近的生活場域。他們說,市場裡有食物、朋友,還有聽不完的趣事,像這樣能同時滿足身心的地方,哪有不讓它繼續存在的道理?

Q投入市場活化前,對市場的印象?

洪子庭(以下簡稱洪):氣味很濃,燈光昏暗,我都很怕會有老鼠衝出來。

邱承漢(以下簡稱邱):因為它就是有啊(笑)!

洪:雖然它的氛圍不是屬於很舒適的那一種,但我還是喜歡逛菜市場,因為可以看到殺價這種有趣的事。

邱:剛剛子庭講得滿對的,就是氣味,我們現在投入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也是我小時候阿嬤或媽媽會帶我去買菜的地方,樣子我可能不太記得,但是到現在我還記得下午會有饅頭香,那個味道在記憶深層,是去超市不會有的,因為它們控制得很單一。

Q:為什麼會想要以活動/教學/設計來改造市場?

洪:其實都市酵母從過去就一直在思考公共區域與環境美學相關的議題。2015年,Agua(都市酵母創辦人周育如)在實踐大學教課時帶了一個美感教育的計畫,和五個不同國家的大學生實地到三個傳統市場討論、執行設計行動,挑戰從傳統市場切入環境美學。同年都市酵母參與都更處辦的老舊街區活化計畫,將市場與小學結合,實踐生活環境教育,開始為期三年的「製造一座讓小朋友會愛上的菜市場」。

邱:大概三年前朋友租了商店街的一個空間但沒有用,請我們去幫忙使用,那個經歷還不錯,好像深入敵營,去做一些社區的擾動。後來我們在街區挑下一個空間,但租店面成本很高。鹽埕市場是1948年蓋好的,塞滿大概可以有80到90攤。有天經過,我突然意識到那裡只剩不到十個攤位,突發奇想要租一個,結果一問之下超便宜的,一攤一個月租金加清潔費不到一千元,就租下來,開始想要怎麼用。

我們團隊的特性是會辦有趣的活動,基本上下午5點後鹽埕市場就沒有人使用,我們辦市集,找林強辦電音表演,找總舖師來辦桌,丟一些大家覺得傳統市場不會發生的事情,一方面引起年輕人的注意,另一方面讓攤商熟悉或是調整他們對於新東西的態度。

新富町文化市場

Q:請分享逛國內外市場的經驗。

洪:對於印度的市場,之前刻板印象會覺得可能會稍微亂一點,但沒有欸,他們的市場很美,蔬菜水果都排列得很整齊。

邱:他們有色彩的偏執,會分顏色擺放。

洪:還有泰國清邁的瓦洛洛市場也滿有趣,色彩分類、收納空間也歸納得很好。一些日本的菜市場會介紹食材的小故事,比如說一根薑的生產者。歐洲還有市集結合社會住宅的案例,世界上傳統市集的可能性好多喔。

邱:我滿喜歡逛市場,尤其旅行的時候,市場真的是一個縮影,可以很快地發現文化差異。兩年前我們開始做市場活動,看比較多亞洲國家的市場,京都的錦市場賣的東西很多樣,跟鹽埕很像,鹽埕的傳統市場不是單純的市場,旁邊是商店街,有賣舶來品。去年員工旅遊也拜訪了新竹東門市場、基隆的崁仔頂魚市。每個市場的形成和城市的文化都有它的特色,我覺得很棒。

Q籌辦活動過程中曾發生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改造後的市場有什麼變化?

洪:做市場小學計畫的時候,我們有訪問小學生對市場的想法,Agua之前有分享,雞肉攤老闆問雞有幾隻腳,小朋友說六隻,因為超市雞腿一包有六隻。還有跟五個攤商合作店面改造計畫,一開始詢問每間店的合作意願,有些拒絕,但大致上和改造團隊合作得滿順利。後來老闆都說這幾年人變多了,客人也比較親切,客人也覺得老闆變親切了。

邱:這是什麼奇妙的化學變化(笑)。

洪:我還觀察到特別的一點是年輕人、親子、觀光團變多,未來也希望朝親子市場的方向發展。

邱:我們第一次辦市集也很緊張,怕影響他們做生意,攤商也擔心,不知道我們到底要做什麼。但後來他們會來買咖啡、咖啡豆,帶保鮮盒來裝食物,問「你們下個月還要辦嗎」,就很可愛,來參加市集的民眾也會跟攤商互動,就覺得這好像是我想的傳統市場未來的樣子。

PROFILE

都市酵母/洪子庭 

高雄人。專案企畫、設計。加入都市酵母後參與的第一個專案是「市場小學」計畫,與團隊夥伴在臺北東三水街市場舉辦課程活動、空間改造,連結攤販與民眾的在地情感。

叁捌地方生活/邱承漢 

2010年辭去臺北銀行業工作回到高雄鹽埕,將外婆起家厝改建為民宿,並投入社區策展,成立叁捌地方生活,2017年起在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進行一系列的復甦行動,希望人們重新注意市場的的本質與價值。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