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中的紅寶石,大專生用創意行銷玉井芒果

文/張愛玲 圖片提供/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洄游,是生命為了尋找更好的養分而進行的一種遷移現象。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已連續7年舉辦「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為的就是讓青年活力走進農村,發掘更多永續經營及未來發展的潛力。

今年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9人組成「心事夏人摘」團隊,榮獲銀獎及環境永續獎項的肯定。在短短駐村臺南市玉井區愛文山社區的兩個月內,他們是如何為臺灣芒果的故鄉,重新打造一顆顆盛夏紅寶石耀眼的光芒?

有人情味、有溫度的行銷推廣

「這不是歡樂的農村體驗遊,而是一場腦力與體力都是玩真的競賽。」團隊隊長楊雅妃細數今年暑假駐村期間,大夥夙夜匪懈,從清晨4點起床煮早餐給大家吃開始,到跟著寄宿果農賴正忠阿公去採摘芒果、田野調查、分工討論,一整天既忙碌且充實。

計畫一開始時,團隊接獲愛文山社區理事長原先提出的兩大任務,一是預購網的視覺優化,二是推廣當地的芒果路跑活動。

在駐村前的多次場勘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地芒果在盛產期時,若能透過預購網的方式另闢銷售管道,就能讓芒果在最新鮮、價格最好的時候賣出,這無疑對果農而言是一大助益。

優化預售網視覺設計,這對團隊成員來說是小菜一碟,他們真正思考的是,如何讓銷售平臺更具故事行銷的魅力。團隊以文字採訪及影片拍攝的方式,針對4位果農進行深度報導,解說不同芒果品種及果農栽種上的特色,讓消費者看見果農用心栽種的過程,進而產生信任並訂購。

團隊製作充滿創意的的芒果路跑宣傳短片,並以手繪方式製作「愛文山社區地圖導覽」,帶動觀光客來此旅遊。外部行銷的同時,不忘內部行銷,團隊在當地「層林國小」舉辦一日工作坊,透過有趣的活動體驗方式,教導小朋友動手製作芒果冰棒、芒果染與手抄紙等。

團隊針對4位果農進行深度報導,解說不同芒果品種及果農栽種上的特色。

廢棄物再生利用,用創意點石為金

芒果染與手抄紙體驗的創意發想,源於團隊成員在採摘時意外發現,芒果套袋及製作芒果乾削下的芒果皮,會造成農業廢棄物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他們突發奇想地將廢棄的白色套袋蒐集起來,費工的拔除套內的鐵絲,洗淨後先用剪刀剪成小碎片,再放入果汁機中加水攪打成泥狀後,再加入事先熬煮萃取的芒果葉、芒果皮等汁液進行二次攪打,最後手捏成形,烘乾後就是體驗包內的半成品材料,民眾自行泡水後,即可製作出一張屬於自己的手抄紙。

為了更添地方色彩與意義,體驗包的黃色束口袋,則是以芒果皮進行天然染色製作;手抄紙的各種顏色,分別代表玉井地區不同芒果的種類,「紅色代表愛文,綠色代表黑香,黃色則代表金煌。」隊長楊雅妃說,希望透過手抄紙的製作,可讓民眾意識到環境保護與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議題。

團隊利用廢棄的白色套袋、芒果葉、芒果皮,製作成手抄紙,和用芒果皮染色的黃色束口袋。

走出設計閣樓,改變就是現在

兩個月的駐村期間,分別為團隊成員的生命產生了不同的質變。無論是團體生活的革命情感與溝通包容,還是與81歲果農賴正忠阿公,從陌生到如親人般的真摯情感互動,指導老師劉棠思從旁觀察到,「這個團隊是一個能量很高、很快樂、很有戰鬥力的團隊。這也是一個沒有明確設計作業單的專案,有的只是團隊成員自發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參賽學生必須親自抵達農村現場,穿上當地的鞋子,發掘在地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劉棠思老師認為,這群團隊學生不是空中閣樓的設計師,而是一群更貼近使用者需求、腳踏到土地上的設計師,他們不僅翻轉了教室、翻轉了農村,更翻轉了設計的無限可能!

兩個月的駐村期間,團隊成員也和81歲果農賴正忠阿公處出好感情。

 


「心事夏人摘」團隊成員

楊雅妃、張家茵、王靜汶、許芝瑜、溫如薏、宋雨晴、黃冠霖、蔡宏郁、何玫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