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蕈廢棄太空包、雞糞發酵作堆肥,種出肥美高挑茭白筍

文/林慧貞 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中秋節快到了,許多人都會烤茭白筍來吃,南投埔里是臺灣茭白筍栽培重鎮,許多農民採友善、有機栽培,但可以選擇的肥料較少,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下稱臺中場)利用周邊菇農、雞農的廢棄太空包、雞糞,添加木黴菌發酵製成堆肥,成功讓廢棄物變黃金,施灑在茭白筍田,美人腿更肥美高挑,增產近三成,筍肉率也多了8%,整體肥料用量竟還減少三分之一,可望成友善、有機栽培茭白筍利器。

肥料量少三分之一,產量增三成

南投是臺灣栽培菇類和茭白筍的大本營,但菇類栽培後廢棄的太空包垃圾問題一直困擾農民,臺中場昨天舉辦「農業副產物於茭白筍友善栽培上之應用示範觀摩會」,推廣利用菇蕈太空包、雞糞發酵製成堆肥,施用在茭白筍田,獲得農民許多好評。

臺中場埔里分場助理研究員藍玄錦表示,廢棄太空包和雞糞加入木黴菌發酵後是很好的堆肥,一般友善、有機栽培的茭白筍農,可以選擇的肥料較少,大多使用豆粕等植物性肥料,營養較不足,試驗證實,使用太空包和雞糞堆肥的茭白筍田,每分地單位面積增產29%,單支筍重、筍長及筍肉率也分別多出5%、15%及8%,而且相較傳統的有機栽培方法,整體肥料施用量少了三分之一。

使用菇蕈和雞糞堆肥的茭白筍田,增產近3成,吸引許多農民來觀摩會交流。

菇蕈太空包的栽培基質包括木屑、米糠、豆粕等等,藍玄錦說,有些菇農會重複利用太空包栽培,因此堆肥選擇一次性菇包比較好,例如栽培杏鮑菇的太空包不會重複利用,農民採完後太空包會棄置或堆肥處理,但其基質還有很豐富的營養,適合接種木黴菌做成堆肥給茭白筍田用。

分解田中廢棄老葉,擊退病害

這些肥料不僅可以增強地力,也能協助擊退病害。茭白筍的老葉容易被病害感染,通常三到四週要剝除一次,增加通風、減少病害及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促進新分蘗,但受限勞力不足,這些剝除下來的老葉,農民通常不會帶出田區,直接棄置田中,過多的老葉在田裡厭氧發酵,阻礙茭白筍根部呼吸,而且容易潛藏病菌,若農民在田間作業時,刀子不小心劃到正在分糵的健康茭白筍,產生傷口,病菌就容易入侵,引發讓茭白筍農頭疼的基腐病。

藍玄錦表示,木黴菌發酵後的菇蕈太空包和雞糞肥,裡頭存有微生物,可以協助分解茭白筍田間的老葉,減少疾病傳播。

廢物再利用,創造循環經濟

這兩種堆肥都已經技轉上市,藍玄錦表示,農民只需要在肥料袋戳洞,直接放進田間入水口處,讓養分順著水流佈滿田區,就完成施肥,茭白筍是連續生產,必須不斷補充肥料,採用這兩種肥料相當省時又省力。

臺中區農改場指出,菇蕈和雞糞堆肥能調整植株生長勢,並提供矽、鈣等微量元素,強化植株細胞壁,可降低病害發生、提高產量,並加速茭白筍田中剩餘物質之分解,使剩餘物質回歸土地,達到循環農業的目標。藍玄錦認為,埔里茭白筍田區鄰近集集和新社等菇蕈重要產地,若能串連起來,可以創造很好的循環經濟。
經微生物發酵處理後之農業生產剩餘物質,以不織布袋包裝後,於袋上穿刺小洞,再置於田間入水口處,養分可順著水流佈滿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