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元 攝影╱吳尚鴻
對鎮守邊境的公職獸醫師來說,除了要將疫病隔絕在國門外,還得負責出入境旅客們的溝通及情緒;此外還有危險重重的貨櫃場貨品檢查,以及高工時與常態加班壓著他們。許多人離開,選擇留下的人,緊緊抱著的是那名為「使命」的承諾之柱。在被壓力淹沒之前,他們還等著民眾能多聽進宣導,以及更多願意像他們一樣留守的人,加入這個團隊,為國家防檢疫多撐一下。
天空飄著細雨的7月下旬午後,一艘從日本歸來的郵輪停靠基隆港。西岸旅運中心入境處湧進大批旅客等著通關,每個人看起來急躁又疲倦。而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下稱防檢署)基隆分署動物健康科科長,同時具有獸醫師身分的李易諺,就站在旅客動線邊上,手裡拿著「請立即丟掉水果或肉類產品,否則你會被罰款」的大張宣導牌,大喊著要注意攜帶入境的物品,也希望旅客能多看一眼自己手上的牌子,及沿路宣導品與告示。
但實在太吵了,這天的郵輪載客量約2,000人,同時講起話來,夾雜著行李拖地、宣導大聲公、碼頭機械運行的聲響,除非臉貼著臉,不然根本聽不清楚誰在說些什麼。

但李易諺還是持續扯著嗓子喊,突有一阿姨經過他身邊時想起了什麼,從口袋拿出一小塑膠袋打開,要他幫忙查看能不能通關?李易諺仔細確認,不是肉製品也不是生鮮蔬果,及其他檢疫物,沒問題。他用手指著前進動線,要阿姨繼續前行。
這場景像極了《莊子˙盜跖》裡的故事:「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尾生也曾這樣,在大水就要淹漲上來時,隨便抓住一個路過的女子,確認是不是等待的愛人嗎?
好,不是你,請繼續往前。李易諺繼續拿著宣導牌,旅客大廳裡排隊的旅客愈來愈多了,人龍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海浪般彎了又折,他拿著牌子左移右換,找顯眼又不影響動線的位置繼續大聲呼籲。

為大聲宣導傷喉嚨 跟旅客溝通3國語言不夠用
只是沒想到正式採訪開始時,李易諺講話聲音卻小到連我都擔心錄音筆會收音收不清楚。我問他,是因為受訪緊張嗎?「沒啦,我講話本來就比較小聲。」李易諺噗哧一笑。那在港口時是怎麼回事?「那是旅客宣導時才要大聲,平常要保養喉嚨啦!」他笑著說。
今年38歲的李易諺除了講話小聲,還有種憨厚的氣質。和在旅客入境處一臉嚴肅的樣子不同,思考記者提問,總是斟酌再三才回答,不輕易顯露情緒,唯一提過的要求是:「能不能多講講我們同仁?真正辛苦的是我的同事們。」
所謂的辛苦指的是,防檢署基隆分署的同仁,常常在面臨如開頭描述的瞬間高張力工作環境,「這艘郵輪還好,是中型,載客量2,000人。但如果遇到的是『海洋量子號』那種亞洲最大郵輪,載客5,000人,船的靠泊費又是以分鐘計算,船公司想盡快在3到4小時內,把人下(下船)光光,檢疫的強度就更不一樣。如果郵輪是亞洲巡迴,旅客國籍又更複雜。在宣導上我們除了有英文、日文,甚至還有西班牙文宣,同仁其實都盡心盡力想避免旅客被裁罰。」

「和旅客溝通是最累的地方,我們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會18國語言啊!大家較熟悉的可能是英文,比較積極努力的同仁會學韓文或日文,已經算懂很多了。」李易諺苦笑。有的郵輪只是暫時靠泊,放遊客下來遊覽8小時,扣掉通關2小時,只剩6小時,大家都急,語言又不通;又或者海相不好,旅客身體不舒服,自然會煩躁,這些情緒溝通成本檢疫人員全都得承擔。
在決定做「公職獸醫師」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個職業最困難的是處理各種「人」的問題,但從沒想像過原來鎮守邊境的獸醫師們還得處理多國語言的問題。
驗櫃忍受超過50℃溫差 貨車貨品都會危及職業安全
除了和旅客溝通,就連貨櫃檢疫查驗、屠宰衛生檢查、地方動物防疫業務督導及相關行政工作,也都在防檢署基隆分署的業務範圍內,且其轄區除了基隆外,還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及福建省連江縣等地。李易諺所屬的動物健康科,主要執行業務是出入境旅客所攜之動物產品檢疫,以及大宗貨櫃的報驗檢疫查驗。
「貨櫃場在室外,如果冬天下雨,風又大,同仁就真的比較辛苦。到了夏天,氣溫可能35℃,有時冷凍櫃一打開可能是負18℃,要進去做肉品檢疫或貨品檢查,這種超過50℃的溫差下,真的會覺得不舒服,頭會很痛,我們都開玩笑說心臟真的會受不了。」李易諺搞笑地做了個打冷顫的姿勢,但這個笑料裡可說是裝了滿滿不為人知的辛酸。

除了忍受惡劣天氣,及溫差極大的執業環境,貨櫃場內交通也是危機四伏。「你看過路上跑的大貨櫃車,40呎長的或是比較短的20呎。這種貨櫃車,有時貨主可能在南部,會趕時間拉貨,車速比較快,貨櫃車又死角多,這種狀況同仁就會蠻危險的。之前有聽說我們的報驗業者,在貨櫃場出車禍,人就離開了。」
貨櫃內的貨況也是職業風險之一,遇上天氣不好,船晃得亂七八糟,沒人知道一打開櫃門那些成山成堆的貨物,是不是頃刻間就會崩落把人壓在底下。「我們在看開櫃的時候,他們(業者)都會先說,船來的時候有經歷一些風浪,站遠一點才不會被打到。」
船期緊張沒得休假 為使命感留守原職
又要負責旅客出入境檢疫,又要負責貨櫃查驗,這樣到底要幾位公職獸醫師才夠?李易諺任職的動物健康科,編制含他在內滿額10人,但目前僅有6人在職。「之前3到5月份船很多的時候,有同仁說整個月只休到過一個完整的假日。」李易諺說。
加班是邊境公職獸醫師的常態,李易諺說,他知道很多人離開是因為真的太累。調到地方防疫處所要做動保業務,留在原職又要加班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乾脆放棄薪水中的專業加給,商調其他機關。「會繼續留下來的同仁,有的是因為已經在公職一段時間,頭都洗了,只好繼續下去;另外就是,心中還是有『我在邊境』的使命感。」正是這種「使命感」,讓當初的李易諺走上公職獸醫師之路。

李易諺跟大部分的公職獸醫師們一樣,從小就喜歡小動物,他說他最記得在那個還需要和同學們一起排路隊上小學的年代,家附近有隻流浪狗叫「Lucky」,會陪著他和同學們一起走路上下課。結果某天放學,發現Lucky怎麼不見狗影?回到家聽大人說才知道,原來Lucky不幸被車撞,離開了。
「欸這個我很少提耶,講排路隊是不是會暴露年紀啊?」李易諺講到關鍵處突然自己羞赧起來。我繼續追問,那你哭了嗎?「有啊,就哭爆啊。」不輕易顯露情感的李易諺打算快速結束這個話題,我卻沒打算放過他。「是整晚哭爆嗎?」、「對,哭了整晚。」
李易諺像是終於打開了很久沒打開過的情緒抽屜,緩緩地說,就是因為Lucky的事,還有家裡養的狗生病了,他才對動物醫療產生興趣。「在養狗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生病的時候,看牠們很不舒服,但家人帶去看醫生回來,吃個藥就好了,就會覺得滿神奇的,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啟蒙。」


前輩再忙也嚇不退 耳提面命邊境檢疫核心精神
但真正讓李易諺對「公職」產生興趣的,還是大四升大五的暑假實習,當時他選擇的實習單位是防檢署桃園分署,跟他現在的工作差不多,就在桃園國際機場裡負責檢疫。「有很多很熱門的選項,像特生中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後改制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動物園也很熱門,那我就想,公務機關是比較少有這個機會去接觸,那就去看看、了解。」
這次實習算是讓李易諺開了眼界,按照他所描述,大多時候前輩們根本忙到沒辦法待在辦公室。「有時候辦公室也都空空的,大家其實都很忙碌。就算有人在辦公室,跟我們實習生趕快介紹完,就會叫我們自己寫報告,他要忙他的事了。」
「我一直覺得去實習很不好意思,很打擾在現場的前輩。因為學長、姐要一邊跟旅客互動、檢疫,然後還要一邊帶我們,解釋現在在幹嘛。現在是狗狗、貓貓進來,我們現在幫牠們掃晶片、要做什麼事情……。」李易諺一邊用雙手做出把東西挪過來、挪過去的樣子,一邊說道。
難道當初前輩沒有苦心勸你不要踏進公職?李易諺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他回答得保守:「我覺得或多或少都會有,但就只有已經在(這個職業)裡面的人才會這樣講:『你最好自己想清楚喔!』其實都是玩笑話啦,那時候大家還是都很打拚啦。」
既然知道那麼累,為什麼最後還是選擇公職?「那時有前輩跟我說,我們工作的核心精神,就是把疫病擋在邊境外,不可以讓疫病有進來的機會。」李易諺說:「聽了就覺得,喔,這份工作有它的使命感,感覺這份工作好像可以有我去付出、努力的地方。」
就因為學長、姐的耳提面命,李易諺從2015年考上公職算起,已經在公職獸醫師的位置上待了10年。他曾在基隆分署馬祖檢疫站,把關一顆顆小三通民眾從福州帶回來的魚丸:「我們已經在前面宣導半天,你說沒有帶肉製品,結果海關掃X光怪怪的,我只能說,那開一包看看有沒有問題,結果一開就爆(發現肉製品)了!」

不開業獎金鼓舞人心 想改變體制請考慮一同加入
「是不會生氣啦,只是覺得我講半天了還要裁罰,今天下班就來怒吃個魚丸麵之類的!」李易諺邊做出大口吃麵的動作邊說:「我們現在同仁其實也是這樣的心情,只有在旅客宣導的時候,才會真的比較大聲,不然平常都會讓我們的喉嚨休養。現場環境比較吵雜旅客真的會忽略,但我們真的不想要旅客被裁罰,也不想要讓可能帶有疫病的東西進來。」
聊起今年行政院核定加給的公職獸醫師「不開業獎金」,李易諺說,他覺得這個政策蠻鼓舞人心的,「像有些人已經離開去非獸醫師職位,的確開始在詢問有沒有回來的可能。」
如果當初是學長、姐「感化」了你,現在你有什麼話,想對正在考慮當公職獸醫師的新生說?聽了這問題,李易諺又變回一開始那嚴肅的模樣,思考再三後說:「公職獸醫師的工作,其實不單只是地方防疫機關和我們防檢署,甚至有職位是可以影響到國家政策的制定。如果對獸醫師這個環境有熱情的話,其實可以來現場看看。一些政策的制定,還是會影響到臨床獸醫師、動物的健康,或是整體防疫。」
聽完李易諺說的,我突然理解了這個像尾生一般苦守著旅客入境處的男人,他等待的是什麼。除了是出入境旅客多一點注意與理解,也許也是在等著更多像他一般,也願意再為這份使命,多付出些什麼的人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