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藺桃
圖片提供/Andrea
孟母三遷,擇鄰而處的故事,在華人社會家喻戶曉。我的巴拿馬同學Paulina卻沒想到,第一次搬家遇到的動物鄰居們,竟改變了小女兒Andrea一生。
Andrea十歲的時候,因為爸爸的工作業務大部分都在Clayton雨林區,一家人從繁華的首都巴拿馬城區搬了過去。儘管只有二十分鐘的車程,對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們來說,卻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裡沒有商場、高樓,因為靠近雨林,綠樹成蔭,鄉間小路蜿蜒其中,各種小鳥小獸的叫聲伴隨左右。
最有趣的是,從小路上穿行而過的各種小動物,浣熊、小鹿、吃東西時非常像松鼠的毛臀刺鼠,還有至少要花三分鐘才能穿過小路的樹獺。他們常常把車停在路邊,等小動物們過去了再慢慢開走。但是他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留意路邊的示警牌,他們常常在路上看到被車碾傷的動物。
有一次,他們看到頭頂高壓線上,有一隻樹懶淒厲地哀叫著,它的四肢明顯受傷了,卻不知道怎樣逃離危險。 Paulina停下車來,打電話給警察和森林部門,卻沒有人願意接手。情急之下她打給正在工作的丈夫,丈夫了解樹懶的天性,它們看到樹枝或條狀物就會順著爬過去,於是用一塊毛巾纏在手臂上,引了它下來。
這時候他們才發現,牠是一隻樹懶媽媽,腋窩下緊緊地護著一隻小樹懶,自己的四肢卻被燒成焦黑。送到動物醫院後,樹懶媽媽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第二天就過世了。
留下來的小樹懶不停地哀嚎,Paulina和Andrea不住地流淚,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它。動物醫院的醫生建議他們把小樹懶送到首都附近的一家動物保護組織—泛美保護協會(Pan American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泛美保護協會自2005年成立以來,十多年間解救了超過3500隻野生動物,其中的90%經過康復治療後被送回了棲居地。
樹懶媽媽忍受高壓電救子的震撼
這件事帶給Andrea極大震撼。她很喜歡新家和新鄰居,每天早上,她都是被滿樹林的鳥叫聲吵醒。鳥兒們也會大膽地來敲窗戶,要求給點吃的。給他們餵食的時候,她感覺到這些鳥兒眼中的感恩。他們也和人類一樣,擁有情感。為什麼人類只顧自己發展,卻不能給動物鄰居們留一點安全的棲息空間?
2012年,她在當地一家兒童雜誌上,看到了一個「同珍古德一起去野外」的比賽。全巴拿馬的孩子都可以製作自己的生態保護項目,獲獎的三位有機會和著名動物專家珍古德見面。十歲的Andrea立馬就想到了她一直想做的事,大聲呼籲保護每天都能見到的動物鄰居們。
她決心參加這個比賽。她設計了一款海報和幾款書籤,介紹在巴拿馬Clayton地區最常見的四種動物:毛臀刺鼠,浣熊,斑檉柳猴和三趾(兩趾)樹懶。她給每個動物配上可愛的圖片,寫上簡介,比如他們喜歡吃什麼,萬一在路上遇到他們怎麼解救等信息。呼籲民眾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性,小心駕駛,不要一不小心碾殺正在過馬路的它們。
她原本想在路邊發放這些傳單和書籤,考慮到效果,她決心敲開一家家商家、機構的門,進去宣揚她的理念—這些動物也算數。
Paulina說,Andrea本來是個有點害羞的孩子,但她走進這些餐館、藥房、超市、咖啡館、圖書館的時候,卻能鎮定自若地表達自己,得到許可,張貼宣傳海報。同時,她還在weebly網站上製作了一個「這些動物也算數」的個人網站。
我問現在16歲的Andrea,當時害不害怕,她有點害羞的說有一點,但轉念就說,「not really,我知道自己要贏得這個比賽。」她說,她曾親眼見到男同學們把蝴蝶的翅膀扯下來玩耍,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的身體也在痛。因此她把書籤帶到自己就讀的新學校,發給全年級200多個同學。
除了更詳細的動物簡介,她還分享了自己採訪巴拿馬大都會自然公園保護與環境規劃主管Amelia Muñoz、哥倫比亞Aiunau野生動物救助基金創始人Tinka博士的文章。「我看到這些野生動物都住在市中心的小森林裡,它們飽受建築、汽車的噪聲影響,變得生病,易怒或緊張……樹懶和浣熊非常脆弱,因此跑出來或者被抓的危險更大,雖然他們看上去很可愛,但是他們不是寵物,他們應該自由快樂地生活在棲息地。」
這個十歲小女孩,在她的網站這樣寫道,「我們的目標是減少對動物的侵犯和傷害,因為即使這些動物沒有瀕危,他們也有權利活下去。」
與珍古德相遇
Andrea最終成為三個獲勝者之一,她從珍古德博士手中拿到了一張證書,還有一本分享她與黑猩猩生活的書。年幼的她還和珍古德博士一起站在一輛高高的吊車車廂內,俯瞰著整座大都會自然公園。
「她很老了,可能有八十歲了,卻非常有力量,講話清楚,每年都花很多時間到處去做演講。」 珍古德博士說英語,而Andrea的母語是西班牙語,只在學校上了幾年英語課,這是她第一次聽英國人說英語,居然聽懂了許多。
Andrea印象很深的是,珍古德博士說,在她那個時代,她是極少數覺得動物也跟人類一樣有情感的人,有時候她覺得,只有自己的狗才能理解她。「那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這種共鳴給了她極強的信心,要像珍古德博士一樣生活,未來要成為一個動物學家或者獸醫。她甚至開始記錄家裡寵物狗Tommy每天的作息,就像珍古德博士觀察黑猩猩的生活一樣。
不只是關心動物,Andrea也開始關心動物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地球。她監督著父母對水電的使用,不再使用吸管,洗完手以後也不再用紙擦手,「自然晾乾就好」,如果家裡其他人違背了她的原則,「我會瘋掉」 。
16歲時,因為姐姐考上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她和母親也一起搬到了美國生活。第一次去沃爾瑪購物的時候,她驚呆了,這裡的收銀員竟然一樣東西放一個塑膠袋。從那以後,她走哪都帶著塑膠袋,為了重複使用。中午吃三明治的保鮮袋也都是洗乾淨一用再用,美國同學們看她的眼神有些怪怪的,因為他們都習慣了免費的塑膠袋或極其廉價的保鮮袋,用過隨即丟掉。
但她很清楚,自己堅持的這一點點小事,就是對環境的在意。 「許多小事都會影響到環境,而動物們也住在這地球上。」她說,她從珍古德博士身上學到了一點,那就是要學習並堅持做對的事情,如果認準了,就要勇往直前。
立志當保護動物的程式設計師
2013年底,Andrea和爸爸一起參加了「發展中的拉丁美洲黑客松」在巴拿馬的程式設計比賽。這次的黑客松程式設計比賽旨在透過開放網路訊息,讓更多的公民可以參與到某些特定議題中來。搬到Clayton生活的兩年裡,他們一家人救助了十多隻受傷的樹獺,每次都送到泛美保護協會,與負責人Yiscel和Néstor都成為了朋友。
Andrea建議爸爸開發一款動物保護App,任何一位巴拿馬公民在路上遇到受傷的動物都可以登錄App,一鍵與泛美保護協會取得聯繫。因為巴拿馬是個小國家,他們可以很快趕到現場,幫助救助和安置受傷或徬徨無助的動物們。最後他們獲得了大賽二等獎,App也送給了泛美保護協會使用。
這個編程比賽,再一次改變了Andrea。升上中學後,她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現在我非常確定,未來要當個電腦工程師。程式設計是完全不同的一種語言你可以用來做任何想做的事。我聽過一句話,程式設計是你可以接觸到的最接近魔術的東西。你可以改變電腦世界裡的所有東西。」16歲的Andrea帶著厚厚的圓眼睛,眼睛裡閃著執著的光芒。
我問她,「你以前不是想當個動物學家或者獸醫嗎?」她說,「我知道我會改變主意,雖然我想像珍古德博士那樣生活,但我不是百分百想要當個生態學家。我需要去找到我真正熱愛的東西,然後像她一樣,堅持下去。」她回答得非常自然又自信,就像是被別人問過了好多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