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臺灣雞!優良育種,認識臺灣土雞新品種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遺傳育種組研究員 林德育

圖片提供/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遺傳育種組研究員 林德育

雞可說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馴化鳥種,也是分布最廣且最普遍為人類食用的馴養動物。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2009年世界雞的數量接近190億,相當於當時世界人口數的3倍,到了2016年,雞的數量更超過220億隻,當時世界人口攀登74億,雞仍為世界人口數的3倍,顯示雞對人類動物性蛋白質取得的重要性,而因應不同的環境與人的喜好,如今雞種的演化則是超過500多種。然而,隨著人類注重生產效益的經濟行為,也衝擊到許多瀕臨滅絕的地方品種。

臺灣養雞產業 產值可達4

雞是臺灣重要的畜牧產業,養雞產業可分為蛋雞產業與肉雞產業,蛋雞產業又主要可分為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極少數生產其他顏色雞蛋的蛋雞。肉雞產業又可分為白肉雞與有色肉雞。2016年養雞產業年產值約650億元,占畜產產值近40%。而蛋雞、白肉雞及有色肉雞年產值分別約235億元、192億元及224億元。

蛋雞的種原是來自國外育種公司提供的商用生產雜交或合成的雞種,種原完全掌握在外國的育種公司,白肉雞的種原也來自國外育種公司提供的商用生產雜交的雞種,而有色肉雞的種原則多在臺灣,且呈多樣性的樣貌;除少數傳統土雞外,商用土雞以紅羽土雞、黑羽土雞、烏骨雞、珍珠雞及鬥雞等為主,而又以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為最大宗,近年來商用土雞業者以紅羽土雞公雞配黑羽土雞母雞生產出雜交的皇金雞也占了相當大的市場。

臺灣土雞 建立自我品系

然而,這些商用土雞鮮有通過政府命名審查為一品種或品系,主要因素是其血緣混雜,遺傳組成不明,造成生產出的商用土雞整齊度差,品質不穩定。自從2002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政府與土雞業者對於開放雞肉進口承受相當大的壓力,面對國外應用性能穩定的品種與品系所生產出規格整齊且高經濟效益的商用雞種,以及低成本的飼料原料生產的威脅,部分業者開始省思,臺灣的土雞也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品種或品系,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因此,開始尋求政府研究單位與大學教授來協助他們進行土雞的育種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陸續已有好成果,其中部分有色肉雞品種與品系已通過行政院農委會的命名登記,也有已育成、正要申請命名的品種。

臺灣4大近親品系:L9(圖左上)、L7(圖右上)、L12(圖左下)、L11(圖右下)。

4大近親品系 選育臺灣第一命名土雞

臺灣土雞近親品系原為畜產試驗所戴謙博士等研究人員於1985~1986年間,自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臺東及花蓮等縣市,收集體型小、腳脛細及單冠等具本地土雞外表型特徵的雞隻,建立基礎族群,將來自不同縣市的雞隻分群,進行系譜繁殖,並觀察其外觀、生長性狀、繁殖性狀及適應性後,以全同胞近親配種方式來進行純化與選育而成,選育出4個近親品系。1997年通過命名為「近親土雞台畜1號」,為臺灣第一個通過命名的土雞。其體質強健、抗病力強、早熟、蛋殼品質佳、屠體脂肪率低、肉質鮮美,是屬於小體型的傳統土雞。

「近親土雞台畜1號」有4個近親品系:L7、L9、L11及L12,最初是分別由臺南、 臺東、嘉義及臺中所蒐集的種原,經種原觀察、性能調查及近親系譜繁殖選育出的雞種,這4個品系間在外觀與性能表現上有明顯的差異,公雞16週齡平均體重介於2.02~2.37公斤,母雞16週齡平均體重1.54~1.74公斤,母雞開始生蛋的平均日齡為133~143日齡,達40週齡時,平均總產蛋數可達84~98 個蛋。

研究人員於1989年進行這4個近親品系土雞間全互交測試,選取分別作為商用父系與母系種雞,分別登記並命名為「畜試土雞台畜公11號」與「畜試土雞台畜母12號」(簡稱台畜公11號與台畜母12號)。隨後再以此兩種品系進行雜交生產出「畜試土雞台畜肉13號」(簡稱台畜肉13號)。命名後,再提供台畜公11號、台畜母12號及台畜肉13號雛雞來進行推廣,2017年起則是以「雜交種土雞育成期及產蛋期飼養管理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方式來進行「台畜公11號」與「台畜母12號」雞種的推廣。

畜試土雞生產系統。

興大土雞101品系:由中興大學育成

興大土雞101品系可作為種雞場雜交配種之母系使用,以及商用生產竹北仿的母系或父母系。

「興大土雞101品系」是由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提出命名申請,並於2012年通過農委會命名審定,其遺傳背景是由中興大學教授李淵百育成的L2品系第18世代公雞與位於苗栗民間種雞場的種母雞雜交形成的合成品系。

從2007年起以閉鎖族群繁殖的方式進行3世代的遺傳改進而成。其外觀為單冠,棕紅色羽,頭腳比例小,胸部平整豐滿,具有黃色皮膚、綠色腳脛、遲羽基因等特色。公雞與母雞20週齡的平均體重分別為3.52與2.48公斤,初產日齡為160日齡,初產至40週齡總產蛋數為73枚,至66週齡的平均產蛋數為156枚,平均連續生蛋期2.93枚,平均產蛋率53.9%。

凱馨桂丁土雞:臺灣第一隻民間土雞品系

凱馨桂丁土雞具高產蛋率、高育成率、膚色白及肉質優良等特性,於國內通路上架後,廣受市場好評,也於2014年與2015年出口種雛雞至緬甸,打開外銷市場。

凱馨桂丁土雞是由畜試所輔導育成的臺灣第1隻民間土雞品系,其原始族群為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馨公司)原有紅羽土雞族群。凱馨公司於2008年進駐畜試所創新育成中心進行有色雞種原固定,經7個世代系譜繁殖並進行外觀、生長及繁殖性能選育後,每個世代維持4個家族繼續進行人工授精系譜配種方式繁殖建立族群。

凱馨桂丁土雞雛雞。

凱馨桂丁土雞的育種是許多因素因緣際會下營造出的機緣。依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的推估,當時紅羽土雞的生產占國內有色肉雞近一半以上的市場,然而,種雞的來源多是從生產做肉用土雞的菜雞場選留外觀美、體型好及生長快的雞隻,回到種雞場進行配種繁殖來生產雛雞,以供應菜雞場生產肉用土雞,也因此很快的提升了雞隻上市的體重與縮短上市週齡。但長期自菜雞場選留種雞的生產模式與過度重視生長與換肉,造成產蛋率普遍下降、生長性能與屠體性能不穩定。

當時凱馨公司擁有臺灣最大的有色雞電宰場,日產能可達10萬隻,加工廠生產調理肉製品。當凱馨公司的雞腿切塊順利進入好市多(Costco)銷售,廠商多次反映,常有客訴:「土雞腿的皮膚看起來黑黑的,是不新鮮還是受傷了?」另一方面,來自日本的外銷訂單客戶,也經常詢問:「這雞是什麼品種?」,接下來則追問:「為什麼有些地方比較黑、有些地方比較白?」,品種與膚色成為該公司將土雞外銷時的兩大關卡。

因此請畜試所協助紅羽土雞與烏骨雞的育種,希望育出符合市場需求且品質穩定的有色雞種原,一舉解決紅羽土雞母雞產蛋低落、雞隻整齊度與育成率差及腿部膚色泛黑、黑屁股的問題。研究人員藉由系譜配種繁殖、生長與產蛋性能檢定、活體與屠體膚色評分、疾病與基因型篩檢及公雞精子品質檢查等選育技術與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經7個世代的選育,育成凱馨桂丁土雞,並於2014年通過農委會命名登記。

其公雞外觀具大而鮮紅的單冠,羽毛為紅褐色與金黃色交雜分布,體型直立挺拔,肉髯大而圓,喙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淺鉛色腳脛;母雞羽毛為淺褐黃色;雛雞全身具淡黃色絨毛。屠體膚色白,少有黑色素沉積。

高畜土雞:畜試所育成的基因

高畜土雞可做為土雞遺傳多樣性的保存利用,及商業土雞生產種原使用。

高畜土雞係畜試所於2004年進行「分散保種計畫」,將近親土雞台畜1號的4個近親品系土雞,以混合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後,收集種蛋250顆,於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進行孵化,先以外表特徵選留雞隻,至第9個世代完成4個基因型純合品系,由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提出命名,並於2014年通過農委會命名登記,分別命名為「畜試土雞高畜7號」、「畜試土雞高畜9號」、「畜試土雞高畜11 號」以及「畜試土雞高畜12號」。

高畜土雞在外觀上與畜試土雞相似,然而在商用生產時,可以內在的基因型作為防偽的分子標誌。公雞16週齡平均體重介於2.15~2.24公斤,母雞介於1.35~1.51公斤;母雞開始生蛋的平均日齡為151~161日齡,達40週齡時平均總產蛋數可達66~77個。

畜試白絲羽烏骨雞公雞(圖左)、畜試白絲羽烏骨雞母雞(圖右)。

畜試白絲羽烏骨雞:高產蛋烏骨雞品種

畜試白絲羽烏骨雞品種保留烏骨雞特有之纓頭、玫瑰冠、藍耳、白色絲羽、毛腳、多趾、烏皮、烏骨、烏肉等特徵,屬小體型雞。除蛋用外,肌纖維細緻、肉質口感佳,對餐廳而言,是上等的食材選擇,同時也可作為雞精生產與生技藥膳食材等的雞種來源。

畜試白絲羽烏骨雞是1995年自中國大陸引進「絲羽烏骨雞」種蛋55個,經孵化與性能測定後,以烏骨雞品種特徵選留繁殖族群。從2005年起進行產蛋數選拔,經8世代所育成。公雞與母雞10週齡平均體重分別為0.72與0.57公斤,16週齡體重分別為1.29公斤與0.92公斤,初產日齡為158日,達280日齡總產蛋數為108個。目前畜試白絲羽烏骨雞的飼養、產蛋技術,也以通過農委會的審查,可辦理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如今皆以此技術,來進行雞種的推廣。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臺灣第2隻民間土雞品系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具高產蛋率、高育成率、肉用土雞體型大、肉質硬、腿肉大、早熟且屠體膚色白等特性,生產雛雞,更是廣受業界好評。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是由畜試所輔導育成的第2隻民間土雞品種。其名稱緣由是,該雞隻原始族群來自於臺南下營區「豐輝牧場」,而「紅牌」通常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受歡迎的、最出名的意思。因此,豐輝牧場將這隻育成的紅羽土雞取名為「豐輝下營紅牌土雞」。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雛雞。

豐輝牧場的營運,主要由臺灣福基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福基公司)所經營,除了牧場之外,福基公司營運項目也包括飼料、雛雞及肉土雞;契養戶有45戶,主要分布在臺南、嘉義、 雲林及南投,可飼養約150萬隻,生產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各半)上市。

紅羽土雞由公司自家生產雛雞供應契養戶,黑羽土雞雛雞則全數外購,主要是提供北部毛雞市場。深知擁有固定種原的重要,也希望育出符合市場需求且品質穩定的有色雞種原,因此福基公司2012年進駐畜試所育成中心,進行該場紅羽土雞種原固定。研究人員藉由系譜配種繁殖、生長與產蛋性能檢定、疾病與基因型篩檢,以及公雞精子品質檢查等選育技術與方法來解決問題,每個世代皆以人工授精系譜配種方式來繁衍後裔,經過9個世代系譜繁殖與種原固定選育後,最終育成「豐輝下營紅牌土雞」,並於2018年通過農委會命名登記。

該品種雞隻的外觀,公雞具大而鮮紅的單冠,羽毛為紅褐色與金黃色交雜分布,體型直立挺拔,肉髯大而圓,喙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淺鉛色腳脛;母雞羽毛為淺褐黃色。雛雞全身具淡黃色絨毛。公雞與母雞之9週齡平均體重分別為2.36與1.95公斤,公雞12週齡平均體重為3.37公斤,母雞平均產第1個蛋的日齡為185天,達280日齡平均產蛋數為72個,最高可達126個,84日齡公雞與母雞平均活體重分別為3.47與2.80公斤,平均屠宰率分別為86.4%與85.2%。

豐輝下營紅牌12週齡。

凱馨錦達雞:膚色較黑 商用烏骨雞

凱馨錦達雞具烏骨雞外觀,惟多不具鬍鬚特徵,經連續世代選拔後,膚色較市售烏骨雞膚色黑。

臺灣商用烏骨雞之飼養品種特性不一,一般為了增加烏骨雞生長速率,常與白肉雞雜交,再從其後代選留具烏骨雞外觀的雞隻進行繁殖,但因多次與白肉雞雜交,體型變大,也導致「十全」特徵已不完整,同時伴隨著「背白」的問題,影響外觀。

另一方面,商用烏骨雞種雞的來源,多是從菜雞場選留外觀漂亮、體型好及生長快的雞隻,回到種雞場進行配種來生產雛雞,供應給菜雞場生產商用烏骨雞,也因此將從不同雞場的病原菌,傳播到各個雞場,再加上飼養密集,導致抗病力降低,造成容易受到疾病感染。此外,屠體背白的問題,也同樣令人困擾,導致銷售通路常有客訴與退貨的問題。

為解決背白、產蛋少、整齊度與育成率不佳的問題,因此尋求協助來進行種原固定與性能改良。凱馨公司運用原有的商用烏骨雞族群,2008年進駐育成中心進行有色雞種原固定,隔年開始進行選育繁殖,每個世代維持4個家族繼續進行繁衍。經9個世代的選育,這才育成凱馨錦達雞,解決了背白以及膚色偏淺的問題。

凱馨錦達雞種母雞。

豐和黑雕雞 具十全特徵的青殼蛋烏骨雞

黑毛烏骨雞青殼蛋育種模式建立,經歷6年的時間,針對種原固定、十全外觀、雛白痢篩檢及蛋殼顏色進行選育,終於選育出肉質好、抵抗力強、穩定產青殼蛋的雞種——豐和黑雕雞。

豐和黑雕雞,其原始族群為臺灣豐和火雞有限公司原有黑毛烏骨雞族群,於 2010年進駐育成中心,建立黑毛烏骨雞青殼蛋育種模式,同年從原有黑毛烏骨雞族群中,選留產青殼蛋的母雞,與生長良好、外觀保有烏骨雞「十全」且黑毛的公雞,作為基礎種雞群,來進行人工授精系譜繁殖後裔,經8個世代,成功育成產青殼蛋的豐和黑雕雞族群。

豐和黑雕雞母雞生青殼烏骨雞蛋。

豐和公司以飼養火雞起家,負責人王義松開始著手選育烏骨雞完全源於偶然,因食用到朋友的「神雕雞」,發現該雞體型雖小、但肉質極佳,讓人驚豔,便決定開始自行培育:保留肉質、改善體型,讓大家都能嘗到這份美味!因此從黑鳳雞、古早雞、人家土、絲羽烏骨雞等雞種收集,開始了神雕雞雜交選育計畫,也偶因此建立烏骨雞基礎族群。

然而,改善了體型卻還是不夠,因此豐和公司決定推出 「青殼蛋」來吸引市場目光,但自行選育的族群遲遲無法穩定生產青殼蛋,因而向畜試所尋求協助,著手進行選育。超乎預期的額外收獲是,豐和公司的黑雕雞族群中出現了具有目前市場少見的烏骨雞「十全」特徵,也更提升了「豐和黑雕雞」的價值!

(本文節錄自2018年4月號《畜產報導》月刊,原標題為〈土雞搶命名 帶您認識臺灣土雞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