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科研加值應用 高支鏈胺基酸大豆雞精年銷萬盒 甘藷加工創造10倍產值

農業部今日舉辦「2023糧好生活科研成果發表會」,展示16項雜糧科研成果。(攝影/游昇俯)

農業部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國內生產過剩水稻轉作雜糧,但過去雜糧多做初級加工,以大豆研磨豆漿、將甘藷炸薯片,農業部科研計畫推動開發雜糧作物加工技術,技轉業者加值應用,包括「阿甘薯叔」技轉中興大學技術,開發甘薯熟粉與地瓜拿鐵等產品,已創造出生果10倍以上產值;森康食品公司技轉農試所技術開發大豆雞精產品,造福素食者,成功外銷星、馬、港,年銷破萬盒。

農業部109至112年針對國產雜糧推動技術研發加值應用,總計28項科研計畫,發展出20項研發與改良技術,其中8項技術已公告、完成技轉授權,技轉效益90.5萬元,帶動業者投資效益達2,750萬元,並能促成整體產業效益3,200萬元。

農業部今(24)日舉辦「2023糧好生活科研成果發表會」,展示其中16項科研成果,包括中興大學研發以發酵豆渣作為伴侶動物飼料,甘藷全果利用、以發酵、微粉沖泡等技術,開發適合幼兒、青年、銀髮等多種營養輔助產品,以及農試所「大豆發酵製作植物雞精技術」等。

阿甘薯叔技轉中興大學「片狀甘藷(粉)加工技術」,開發地瓜/紫薯拿鐵、三色地瓜爆米花及烘焙產品。(攝影/游昇俯)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目前全臺雜糧栽培面積約8.3萬公頃,雜糧過去僅做初級加工,一些格外品只能拿去堆肥或餵豬,因此希望透過技術研發,提高後端產品的消費拉力,進而增加前端生產農民的種植意願及收益。陳駿季指出,農業部科研預算過去四年已從42億元增至45億元,114年預算有機會成長到47億元,農業部會持續爭取科研經費,也會透過特別收入基金支持產學合作,因為唯有技術支撐,才能讓產業繼續前進。

森康食品公司行銷總監林婷儀分享指出,森康是一條龍產製「滴雞精」產品十餘年的公司,考量素食者一直缺乏像滴雞精這類優質蛋白質補充來源,因此技轉農試所「大豆發酵製作植物雞精技術」,開發游離支鏈胺基酸含量高的大豆雞精;大豆雞精喝起來就像動物性滴雞精一樣鮮甜,廣受消費者歡迎,年銷逾1萬盒,大約使用10公噸大豆,成功外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未來公司若取得清真認證,也將繼續推廣中東市場。

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阿甘薯叔)特助蘇雅琴表示,農場技轉農試所的甘藷健康種苗,配合農糧署大糧倉計畫、與水林鄉公所成立全臺第一個甘藷專區,這三、四年已幫助農民提高產量、產值達20%以上;因產區產量龐大,規格品供應7-ELEVEN、全家等便利商店外,還有許多格外品,因此技轉中興大學「片狀甘藷(粉)加工技術」,開發地瓜/紫薯拿鐵、三色地瓜爆米花及烘焙產品,已創造出生果10倍以上產值,有助甘藷全果利用,格外品不用耕鋤報廢。

森康食品公司技轉農試所技術開發大豆雞精產品,可年銷逾1萬盒,成功外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