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鳥類名錄出爐 黃腹琉璃、臺灣白眉林鴝、灰鷽成為特有種 2外來種成歸化物種

最新「2023年臺灣鳥類名錄」將「臺灣白眉林鴝」變更為臺灣特有種。(圖片提供/中華鳥會)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每3年定期更新臺灣鳥類名錄、審查鳥類新紀錄種,最新「2023年臺灣鳥類名錄」出爐,參考最新學術研究,將3種臺灣特有亞種鳥類黃腹琉璃、臺灣白眉林鴝、灰鷽,變更為臺灣特有種,全世界只有臺灣看得到;此次調查相較2020年版名錄新增17種、減少5種,包括斑馬鳩、白頰噪眉2種外來種已在臺灣建立在地族群、成為歸化物種。

臺灣鳥類名錄依循美國康乃爾大學Clements鳥類分類系統,並參酌最新學術研究,定期更新中華民國實質管轄領土及領海所記錄鳥種,包括野外的候鳥、留鳥、迷鳥等本土鳥種,以及人為引進外來種但已在野外繁衍、穩定棲息者,總計收錄88科686種鳥種。

世界各國均會調查境內鳥類物種狀態,「臺灣鳥類名錄」是國內唯一完整記錄臺灣鳥類物種的名錄,是了解臺灣地區鳥類物種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基礎。名錄編纂委員、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今(20)日表示,名錄除記錄新發現鳥種,也記錄下鳥類不同地區遷徙屬性,以及普遍可見或稀罕等資料,可供賞鳥人士、學術研究參考。

這次新版名錄在臺灣特有鳥類中,包括黃腹琉璃、臺灣白眉林鴝、灰鷽等3種臺灣特有亞種,均參考最新遺傳基因研究及鳥類叫聲型態,變更為臺灣特有種。總計現有臺灣特有種鳥類32種、臺灣特有亞種52種。

臺灣特有種「黃腹琉璃」。(圖片提供/中華鳥會)

臺灣特有種「灰鷽」。(圖片提供/中華鳥會)

全世界只存在臺灣的物種稱為臺灣特有種,但在生物分類上同一「種」的動物可能存在多個地方,其中存在臺灣物種有其獨特特徵,但尚不足以獨立成另外一個「種」者,可稱為臺灣特有亞種。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過去鳥類分類主要依據外觀型態或解剖學,臺灣地區族群個體即使有獨特差異,還不足以成為獨立物種,但隨著近年基因定序等分子生物學進展,有助物種分類更加明確。

呂翊維說,與「黃腹琉璃」相似物種在中國稱為「黃腹仙鶲」,也分布東南亞地區;「灰鷽」在中國的相似物種稱為「灰背灰雀」,也分布喜馬拉雅山、尼泊爾等地;「白眉林鴝」在印度、喜馬拉雅山、重慶、四川到緬甸一帶都有,在臺灣也叫「白眉林鴝」,為了區隔,此次名錄將臺灣特有種定名為「臺灣白眉林鴝」。

新發布名錄相較2020年版名錄,新增包括斑頭雁、黑領高蹺鴴、白臉鴴、黃蹼洋海燕、索氏圓尾鸌、黑細鸌、聖誕島軍艦鳥、金鵰、歐亞鵟、菲律賓扇尾鶲、西方灰伯勞、中華藍仙鶲、琉球姬鶲、圃鵐、黃喉黑臉鵐、斑馬鳩、白頰噪眉等17種。林瑞興說,斑馬鳩、白頰噪眉兩個外來種在臺灣已廣泛分布,且存在紀錄超過10年,因此此次也列入名錄正表。

外來種斑馬鳩在臺灣已成歸化物種。(圖片提供/中華鳥會)

外來種白頰噪眉已成為臺灣歸化物種。(攝影/張學閎)

經檢視歷史紀錄,與3年前相較,新版移除林八哥、赤背三趾翠鳥、紐澳紅嘴鷗、家烏鴉、家麻雀等5種鳥種。(按:家麻雀為不同於「麻雀」的物種)

呂翊維解釋,外來種林八哥自2008年後再無野外繁殖紀錄,因此從正表移入附錄二;考量三趾翠鳥已區分出黑背、赤背2種,臺灣雖有黑背三趾翠鳥、但暫無赤背三趾翠鳥紀錄,因此移出赤背三趾翠鳥;另外此次將鳥類可能隨船舶移入納入考量,因紐澳紅嘴鷗、家烏鴉、家麻雀3種鳥類沒有遷徙特性,臺灣出現紀錄無法排除是隨船遷徙,因此改列於附錄一。

對於有發現紀錄但尚存疑慮的鳥種記錄於「附錄一」,外來鳥種但野外族群尚待觀察則放入「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