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氣象與農業災害對決.姚銘輝

農業試驗所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主持人姚銘輝,以農業氣象為基礎,發展防範災害的調適策略和設施。

文/曾怡陵 攝影/黃毛

越來越急遽的氣候變異讓農業災損的風險升高,2018年度農業天然災害損失逾50億元,2016年更高達300億元以上。農試所「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研究員暨主持人姚銘輝說:「透過科技的早期預警來防、減災,對農民、政府都有好處。」

從被動到主動,不要讓這樣的農損一再發生

農業龍頭單位——農試所的「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是農業氣象的關鍵研究室,其研究主軸分為三個面向:農業氣象及災害防範研究、氣候變遷及調適策略的研究、農業設施工程研究。姚銘輝從研究所畢業後於1992年進入研究室,之後又繼續攻讀國立臺灣大學農藝所博士。起初的工作很單純,是將氣象的觀測資訊傳給中央氣象局彙整,「但總覺得,年輕人這樣觀測一輩子,好像不大對吧。」於是他積極拓展氣象資料的用途,將之結合災害預報作業推出災害通報系統,希望減輕農民災損及政府救助的負擔。

積極並非全來自當年的年輕血氣,他說自己來自雲林縣莿桐鄉,阿嬤生了11個小孩,2甲地不夠分,得有人到外地打拚,父親於是輾轉到花蓮種木瓜。他們投入全家年收入的兩倍——60萬種木瓜,彼時木瓜輪點病蔓延全臺,西部淪陷,東部大概就屬他們種得最好。還記得他才親手施放滿是蛆的溫熱雞糞當肥料,預想木瓜樹結實累累時的模樣,覺得家庭生計改善有望,很是開心。「結果一個晚上,韋恩颱風來了,一顆都不剩。」他輕輕地說:「如果再回到30幾年前,我能透過手機收到災害預警,就可以提前採收減少損失。所以我覺得當我們有資源和能量時,要做對農民有幫助的事情,不要讓這樣的案例一再發生。」

遭遇過颱風一夜摧毀家裡農作物的姚銘輝,希望能以自身力量幫助農民減少氣候災害的損失。

面對面接地氣,農民能自主性防災最重要

要降低農損,除了推廣「農作物災害通報」App,行政院農業委原會每年還舉辦約莫50場教育講習,不僅能把防災措施講得更細緻,也可發現農友卡關的點。他提到在花蓮芋田的颱風防災措施,是將葉子砍掉,以避免植株被強風吹斷。「問題是,這幾年的颱風都是快登陸時再來個急轉彎,農民很困擾:『到底什麼時候該砍葉子?』這對我來講是小問題,對他們是大關鍵。」他引導農民思考防範流程,設計出誤判機率低的作業時程。

為了讓防災更貼近農民需求,開發出「農作物災害通報」App。

2016~2019年間全臺共設有131個農業氣象測站,提供主要作物生產區溫度、風向風速、相對溼度及降雨的觀測資料。「131個我們覺得是極限了,現在主推參與式防災。」姚銘輝說,過去常應農民要求無償架設,但農民卻從來沒要過氣象資料。為避免此問題再發生,建立公私合作的農業氣象運用模式是重要工作。由農民(產銷班)架設氣象站,中央氣象局監控觀測品質,觀測資料可作為農業災害保險理賠依據,同時提供該區精緻化氣象預報資訊,以利作物栽培管理及防災之用。氣象站一組設備約35萬元,扣除政府補助後金額不到10萬元,若分攤到產銷班的班員身上,負擔不大,保固五年,之後便歸申請單位所有。「現在參與式防災,那些農民只要遇到系統斷線馬上打電話來要資料,這是好事。善用氣象資訊以建構農民自主性防災的意願和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善用氣象資訊以建構農民自主性防災的意願和能力,姚銘輝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目標。

串接官學,打造智慧溫室  「一個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目前,姚銘輝身上綁了農業防災、氣候變遷調適及設施研究等七個計畫,但實際上「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的人力只有他一人。「透過連結取得外來力量,其實一個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要開啟一個計畫須有完整論述吸引大家投入,但過程中也常得到「農業產值低」的質疑。姚銘輝說:「農業年產值約5,000億元,鴻海單月營收就這個數字了,但能這樣比嗎?不能。沒有農業,你可以活嗎?」透過不斷地說服,如今串聯的對象有政府單位、學校,農試所內也有跨組的合作,「每組都有自己的業務,但也需要有新議題去爭取計畫。」

姚銘輝主持的科技部「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之應用」專案計畫,結合氣象、作物生理、病蟲害管理等專業設計的番茄智慧溫室,便是跨領域合作的案例,內容包含氣象局科技中心提供氣象預報,透過AI技術推估溫室內微氣象,以提前啟動環控設備;農試所生物科技組和農業工程組共同設計作物生理感測元件及自動施肥等控制系統;中興大學資訊工程系與農試所應用動物組利用AI技術判釋蟲害狀況等。姚銘輝認為,臺灣農業已無降低作物成本的空間,惟有增加農產品產值,以高品質為訴求,而這需要整合溫室結構設計、多樣性種苗提供、安全用藥及採收後技術研發,以整廠輸出模式開拓國際上溫室產業的市場,這是臺灣值得努力的方向。

姚銘輝認為臺灣農業需要整合溫室結構設計、多樣性種苗提供、安全用藥及採收後技術研發,走向農產品精緻化,並開拓溫室產業的國際市場。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