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嘉義太保農民凌晨見學臺北農產拍賣

文/ 林慧貞 攝影/ 謝佩穎 製表/ 柯皓翔

果菜拍賣江湖深如海,連農民也一知半解,一群種美濃瓜、小番茄等精緻水果的嘉義縣太保市農民,在當地農會協助下揪團,北上全臺最大的果菜拍賣市場「台北第一果菜運銷市場」一探究竟,看看自己種出來的孩子,怎麼被秤斤論兩、討價還價。

燃燒了一整夜的肝之後,這才知道原來市場想的跟農民不太一樣,一顆美濃瓜要賣到好價錢,原來不是甜度越高越好,而是要預留「後熟」販售時間。在產地甜度太高,到消費者手上反而容易軟爛;其他撇步如裝箱時不要用水果網套袋、價格再怎麼低都要供貨拍賣,也都大大顛覆農民想像。

這場難得的產銷拜會之旅,農民和市場人員不講場面話,句句直指核心,讓我們跟著太保農民,一探水果拍賣的奧妙。

半夜3點多,台北第一果菜運銷市場卻正是忙碌的時間。

早到的鳥兒有蟲吃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轄下的第一果菜運銷市場、第二果菜運銷市場(簡稱一、二市),掌握了全臺3成拍賣量,對菜價起伏影響甚大,可說是喊水會結凍。每天都有上萬件蔬果,想辦法擠進佔地不到5公頃的拍賣空間,想當然爾,不是每件都能佔到好位置。

太保市農民到訪這天,共有6萬927件蔬果要拍賣,平常下午3點貨運車就開始排隊,5點開放進場、理貨,越早到越早拍賣,除非缺貨,或品質好到有等待的價值,否則若買主(承銷人)早已買到心儀的水果,競標的人少了,後面拍賣的水果價格自然會降低,一市水果組代理組長鍾昭智透露,一市空間大約4.8萬件蔬果就飽和了。

至於太保市農民關心的美濃瓜,拍賣員表示,美濃瓜量較少,拍賣順序相對影響較小,重點還是品質,不過若像產期集中、量大的水果如西瓜、芒果等,貨運車可能下午5點到就沒位置卸貨了,價格影響會比較大。

雖然沒人規定每件大小規格,但農民和買家都有默契,設施栽培的美濃瓜通常品質較好,外型漂亮,價格也較好,習慣裝「平箱」,也就是不堆疊,大約6公斤12粒裝,或5公斤9粒裝,露天栽培則慣用「高箱」,堆疊瓜果,而平箱拍賣順序在高箱前,因此常有露天的美濃瓜裝成平箱,不過老經驗的拍賣員和承銷人說,好壞一看就知道,不會因此被擾亂價格,「品質沒到,就算先喊也沒好價。」

裝箱掌握市場默契

正式拍賣前,拍賣員會先拿著手持式裁價機,打開紙箱看貨,輸入農民代號、件數、重量、果粒、等級(特級、優級、良級),設定拍賣起始價,每個農民或供貨商會有一個代號,可能一次送很多件,除非這個農民水果品質落差太大,或有濫竽充數的不良紀錄,否則拍賣員一個代號只會抽其中幾件來看。

由於拍賣分秒必爭,自然衍生出許多不成文規定。不像許多農民自產自銷出貨時,小心翼翼將水果一個個套進水果網袋,拍賣市場成箱的美濃瓜,只簡單鋪上碎紙緩衝,大多沒套網袋,讓許多太保農民滿臉問號。

鍾昭智解釋,因為每天拍賣的量多,承銷人和拍賣員時間有限,希望打開箱子就能一目了然,「套袋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在掩飾什麼缺點。」裝箱沒有撇步,只要簡單碎紙防撞、不要夾雜劣質品、讓承銷人方便看貨即可。

餐廳採購、水果行、攤販等買主,手中的白紙記錄著密密麻麻的編號、心中底價,待拍賣正式開始,就迅速出聲競標。

拍賣也要經營品牌,穩定供貨很重要

美濃瓜箱子五花八門,一些還印上自家logo,或寫著「優級」、「特級」,勾起太保農民好奇,頻問箱子會影響拍賣價格嗎?拍賣員和一市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顯然不陌生,連聲說箱子對價格沒差,還是品質取勝,「但品牌有差」。

舉例來說,太保是美濃瓜大本營,但印著水上鄉農會logo的箱子,在承銷人間的名聲卻比太保好,一件價差可到7、80元,長期拍賣美濃瓜的拍賣員直接了當地對太保農民說,水上一件150元喊得起,太保就不行,「價格一崩盤就不送來賣,無法穩定供應,怎麼有好價。」

一市副主任蘇順基也沒因訪客遠道而來講場面話,直言品牌經營很重要,水上農會長期經營拍賣市場,品質有一定水準,外型也漂亮,相對之下太保比較不走拍賣市場,難以滿足承銷人穩定供貨的需求。

甜不一定好,口感兼具才是寶

許多美濃瓜農都以為種得越甜,消費者越愛,甚至對拍賣價過低感到忿忿不平,市場人員卻徹底顛覆這個觀念,鍾昭智說得誠實,「在產地漂亮、好吃,來這邊不一定價錢好」,例如許多甜度19度的美濃瓜其實已過熟,口感不好、軟爛,肉質反白,且溫度高時美濃瓜後熟很快,銷售期縮短,市場不會接受,「其實美濃瓜大概到14度左右就很甜了,口感才是重點。」

另外根據市場經驗,早上8點半後,氣溫迅速升高,此時採的美濃瓜因為高溫容易「軟心」,口感軟爛,價格都不會太好。

他也提醒農民不要心存僥倖,在產地採收時看到美濃瓜只有裂一點,到這裡就流湯,甚至產生異味了,「一箱出現一、兩顆,其他沒看到的呢?」農民要考量市場接受度,做好分級,裂果另外裝箱,確保供貨品質。

要走拍賣市場,先評估市場需求

這天曾獲得嘉義縣甜瓜節比賽冠軍的太保農民楊景翔,也送了一批美濃瓜來拍賣,輪到競標時神情略顯嚴肅,不過高手一出馬,便知有沒有,每公斤獲得210元的高價,是少數突破200元大關的農民,平均一顆瓜100元。

滿意嗎?他笑著說還ok,這時節水果多,價格差不多就是這樣。不過他也坦言,走拍賣市場不是常態,因為自己的量少,即便送去拍賣獲得承銷人青睞,但可能下週就供不出貨來,目前還是以自產自銷為主,其次是拍賣市場,最後選擇才是行口議價收購。

太保農民楊景翔的嘉義縣甜瓜在拍賣中獲得每公斤得210元的高價。

這並非楊景翔第一次來果菜市場,之所以一來再來,目的也是瞭解市場趨勢,他認為,賣東西要分散風險,了解不同市場的要求,例如走拍賣市場就要有穩定的量,農民應共同集貨運銷。

另一位首次參觀一市拍賣的農民楊登任,對於成千上百箱蔬果交易大開眼界,也深深覺得若要走拍賣,就得集結農民,例如仿照燕巢農會,在產地就先分級芭樂,一起運銷,這樣販仔點貨時也會比較方便,建立穩定的供應量和品牌。

眉角

雖然說品質好不怕沒市場,但搶得先機還是很重要,老經驗的果菜市場拍賣員說,拍賣市場先到貨就先拍賣,太晚到可能連卸貨空間都沒有。美濃瓜算是比較小眾的水果,拍賣量較少,順序相對來說影響較小,但若像夏天盛產的芒果、西瓜等,可能下午5點到就沒位置卸貨了,且排在後面喊價的人也會越來越少(除非你的品質好到買主願意花時間等待拍賣),還是請貨運行早點送貨比較保險。

眉角

在拍賣開始前,負責此項種類的拍賣員會打開裝水果的箱子,判斷每件貨的品質,同時在手持式裁價機中,輸入重量、果粒等,並設定拍賣起始價,雖然拍賣員表訂上班時間是凌晨2點,但為了趕上3、4點開始的拍賣,通常1點就會開工裁價。

溫網室設施栽培的美濃瓜通常不會堆疊,也就是用「平箱」裝,露天栽培則一箱數十顆堆疊,用「高箱」裝,雖沒明文規定,但已是江湖流傳的默契。設施栽培價格平均比露天好,有些生產者想獲得好價,露天栽培的也用「平箱」裝,但拍賣員不是傻瓜,裁價時一眼就能望出品質差異,設定該有的價碼,用箱子取巧只是徒勞。

眉角

瓜果類大約3點50分到4點拍賣,端看當天貨的多寡,葉菜類則是3點就開始。餐廳採購、水果行、攤販等買主,拍賣開始前便到處巡視看貨,在手中白紙記下密密麻麻的編號、心中底價,拍賣正式開始後,喊到白紙中的目標編號,立刻出聲競標,一分一秒都不浪費。

至於什麼水果才能得到好價格?以美濃瓜來說,拍賣員和買家都表示,不要過度迷信甜度,太甜的美濃瓜常常已經過熟,果肉軟爛、口感不好、不耐放,基本上14度就已經很甜,不用強求到18、19度;採收時間也有影響,美濃瓜最好在早上8點半前採收,之後溫度飆升,美濃瓜容易「軟心」,吃起來軟爛,價格自然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