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綻放的熱帶美豔苞片:藥材亦可賞 百變女王薑黃屬植物

薑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頂端紅粉色的橢圓形苞片,宛如荷花相當別緻。

薑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頂端紅粉色的橢圓形苞片,宛如荷花相當別緻。

文.圖╱陳坤燦
畢業於松山工農,求學時期一頭栽入植物世界裡,至今近40 年。因為愛花成痴,從求學、工作、生活都充滿花草的蹤影,無處不是對於植物的專業與熱情。2013 年為完成更大的栽種夢想移居宜蘭,打造650 坪的個人植物園。

天氣燠熱、食慾不振時,辛香味美的咖哩大概是最能開胃的解方之一。流行於南亞的咖哩之所以呈現金黃色澤,是因其加入了大量薑黃(Curcuma longa )所致。與它的親戚鬱金(Curcuma aromatica ),同樣兼具香辛料、染料、藥材等多用途的植物。兩者因外型相近,自古便混淆不清,難分難解。不過只要看它們開花時的模樣,就知道確實是同一家人。如果有機會看到這類植物開花,絕對會訝異於他們的美麗,如塑膠質地的苞片,整齊地層層疊疊,清透的色彩逐漸鮮豔,作為觀賞植物也不輸其他花卉。

薑黃與鬱金皆屬薑科薑黃屬植物,該屬有176種,分布於南亞、東南亞至澳洲東北部。都是多年生草本,地下肉質根莖氣味芬芳,有時根末端膨大呈紡錘型或球形。葉片很大,闊披針形至長圓形,有時看起來像美人蕉。最大特徵是像松毬的穗狀花序有密集的苞片,真正的花朵在苞片內,黃色或紫色,人們的目光總是投注在整個花序上,反而很容易忽略真正的花。

這屬植物大多具有一定的可看性,但人們總不滿足於現況,在自然界中不斷發掘探索新物種之外,也利用選拔、雜交、誘變等育種方式,創造出更具觀賞價值的種類。其中最受矚目的明星物種當屬薑荷花與女王鬱金。

夏季盛開的鮮豔薑荷花 花色討喜適作庭園造景

原產泰國北部及東北部的薑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是夏季盛開的熱帶球根花卉。因花序末端的苞片形似鬱金香,故又稱為暹羅鬱金香(Siam Tulip)或是夏鬱金香(Summer Tulip),由於屬於薑科植物,花色造型也像未開的荷花,因此取為「薑荷花」。

其地下莖呈球形,會長出數個圓形的儲藏根。葉片狹長橢圓形,顏色為灰綠色,葉脈中脈帶有紅褐色,葉片尺寸較同屬植物窄小,因此更適合盆栽種植。花序自葉叢中心長出,花序柄挺直且長伸,頂端有紅粉色橢圓形苞片,造型宛如荷花,真正的花開於花序下端綠色半圓形苞片中,花朵有寬大的紫色脣瓣,細看也相當別緻。

最早引進的是苞片粉紅色的品種「清邁粉(Chiang Mai Pink)」。近年泰國及荷蘭品種改良盛行,有一些苞片顏色不同的品種引進臺灣,市場上較容易看見的有豔紅的「暹羅緋紅(Siam Scarlet)」、漸層紅的「暹羅驕陽(Siam Solar)」以及白粉色漸層的「暹羅日出(Siam Sunrise)」,尤其暹羅緋紅顏色鮮豔醒目,非常受到國人喜愛。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自2010年起進行薑荷花雜交育種工作,以薑荷花「清邁粉」為母本,與同屬植物為父本,於2011年進行雜交授粉獲得之後代,再經過長時間的栽培觀察評估,於2018年發表薑荷花新品種「高雄1號—粉鑽」及「高雄2號—胭脂」,兩者花梗較短,適合作為盆花使用。

清邁粉(Chiang Mai Pink )
清邁粉(Chiang Mai Pink )
暹羅緋紅( Siam Scarlet)
暹羅緋紅( Siam Scarlet)
暹羅驕陽(Siam Solar)
暹羅驕陽(Siam Solar)
暹羅日出(Siam Sunrise)以上四株高相近,各自以色彩鮮明的苞片色澤深受國人喜愛。
暹羅日出(Siam Sunrise)以上四株高相近,各自以色彩鮮明的苞片色澤深受國人喜愛。

女王鬱金葉片寬大 夏季開花可達一個月

女王鬱金(Curcuma cordata)原產泰國,英文稱為Jewel Of Thailand或Queen Lily。葉片寬大似美人蕉,葉長可達60公分、葉寬20公分。穗狀花序自葉叢中心伸出,花序下部苞片白綠色杯狀,上部苞片紫紅或桃紅色,花序長度15~20公分。真正花黃色,脣瓣圓形末端凹入,花徑約1公分。

開花期在夏季,每枝花序觀賞期約1個月,主要用於切花生產,也兼用於庭園栽培。生長環境以半日照與高溫潮溼為佳,適合在臺灣各地栽培。泰國育種興盛,切花生產還有苞片粉紅、淺橘色等淡雅顏色的品種,整體花序清新可人,作為熱帶特色切花,不論單純的瓶插或是用於各國風的插花形式,都能發揮獨有的特色。

女王鬱金(Curcuma cordata )適合全臺種植,喜愛高溫潮濕、半日照的環境,苞片色澤亮麗,呈紫紅或桃紅色。
女王鬱金(Curcuma cordata )適合全臺種植,喜愛高溫潮濕、半日照的環境,苞片色澤亮麗,呈紫紅或桃紅色。

同屬中藥材一員 開花樣態大不同

薑黃(Curcuma longa ),原產南亞及東南亞,因根莖有多種用途而廣泛栽培,臺灣各處田園甚至民宅花園也常見,臺語俗稱「白蓮蕉」。其地下根莖發達,切面橘黃色且具有芳香。穗狀花序,苞片從綠色漸次轉為白色,也具有觀賞價值,可惜花序較短,有時侯像躲起來一樣夾在葉片中,如欲欣賞最好是剪下來作為切花應用。

鬱金(Curcuma aromatica )原產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西南各省,自古就栽培作為藥材與染料,和薑黃一樣可以染出鮮豔的黃色,可惜容易因陽光照射而褪色。植株型態與薑黃、女王鬱金相似,但是開花位置大不相同。薑黃與女王鬱金花序從葉片中伸出,而鬱金則直接從根莖一側直接伸出地面,且常在春末展葉前先開花,讓人覺得相當驚奇。

蓬莪荗(Curcuma phaeocaulis ),藥名簡稱莪朮,原產雲南、越南與爪哇。新鮮根莖切開不久後,會有一圈青色紋路,因此也稱為青薑,乾燥的根莖切面顏色較黑,所以又稱黑心薑。主要作為藥材使用,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葉片中央有一道紫紅色條紋,是與其他同屬植物較大的區別。花序短小,匙形的苞片造型可愛。

臺灣人熟知的薑黃(Curcuma longa ),其根莖可磨成深黃色粉末,是咖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常見於中醫藥材之中。
臺灣人熟知的薑黃(Curcuma longa ),其根莖可磨成深黃色粉末,是咖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常見於中醫藥材之中。

好購買易栽培 管理水分免施肥

這些植物屬於熱帶植物,適應臺灣氣候,從南到北皆可栽種。夏季展葉開花,冬季低溫期葉片乾枯,以根莖在地下休眠,隔年春季回暖後,會再展葉開花。無論盆栽或地植,建議做上記號,以免時間久了遺忘位置,誤挖損傷根莖,甚至不小心將盆中的根莖當作廢土丟棄。

種植材料的取得相當便利:薑荷花與女王鬱金可直接在花市購買盆花商品;薑黃、鬱金與蓬莪荗則可至市場選購新鮮根莖栽種。不過,由於這類植物葉面寬大,容易受強風吹折,建議種植於有日照又能避風的地方,例如建築物邊緣或疏樹遮蔭處,能有效減少風害。薑荷花可用直徑2 1公分以上的盆器種植,其他種類則要直徑45公分以上的大型盆器更為合適,如能夠種植在地上,管理會更加簡便。栽培介質可使用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壤土或培養土。根莖種植深度大概是一個根莖的厚度,例如取得的薑黃根莖有5公分厚,覆土的厚度就大約是5公分。

通常不需要施肥就可以長得很好,如果想加速生長,可以在生長期每隔2至3個月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休眠期不用施肥。夏季高溫時期需水量大,建議觀察葉片狀況,出現萎軟現象時馬上澆水,而在休眠期間則可停止澆水。

繁殖可採用分株法,最好選在休眠期進行。小心挖出根莖後,觀察根莖間的連接處,再以刀具俐落切開。切下後放置於通風、不受雨淋處數日,待切口乾燥即可重新種植。如果需在生長期進行分株,則要把根莖上的葉片全數剪除,以免葉片耗費水分,致使根莖發根受阻。

鬱金(Curcuma aromatica)常在春末尚未展葉時就搶先開花,花序從根莖一側直接鑽出地面,顯得格外醒目。
鬱金(Curcuma aromatica)常在春末尚未展葉時就搶先開花,花序從根莖一側直接鑽出地面,顯得格外醒目。
蓬莪荗(Curcuma phaeocaulis)的乾燥根莖可入藥,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
蓬莪荗(Curcuma phaeocaulis)的乾燥根莖可入藥,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