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鵝隻熱緊迫有解方?改善飼育環境 鵝舍頂棚隔熱為關鍵之一

鵝屬水禽,喜在水中生活,且可耐較惡劣飼養環境。然而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以臺灣為例,在過去100年,臺灣平均溫度上升幅度達1.4℃,比全球高出2倍,導致氣溫升高,雨量的分布也趨於兩極化,大豪雨明顯增多,而小雨的日數則大幅減少,為確保鵝隻健康,因應氣候變遷調整鵝隻飼養模式有其必要性。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過熱會抽搐或死亡?3大飼養對策 預防山羊熱緊迫

全球約有600種山羊品種,不同的品種有各自克服不同氣候條件的能力,一般而言,具鬆弛皮膚及耳朵鬆軟下垂的山羊品種通常較耐高溫。當從溫帶氣候引進的高產量品種山羊,在較熱的地區飼養時,對熱緊迫的適應性較差,生產表現通常不符預期,需經長時間的適應及選育。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哪種雞耐熱?土雞vs.商用肉雞:耐熱品種的選育之路

雞隻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甚大,當氣溫高於35℃時,雞隻開始降低採食,造成營養利用率下降,進而影響生長、產蛋率、蛋重、採食量、蛋殼厚度等性能表現,繼而能量貯備耗竭,新陳代謝出現不可逆變化,適應性破壞,最終導致死亡。面對高溫環境,除了改善飼養管理的措施,選育耐熱品系雞隻也是有效的改善方式之一。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雜草變黃金!狼尾草變身太空包、廢棄後再養牛 創造農牧雙贏

大部分的農作物生產可能因氣候變遷因素被市場淘汰,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於農畜生產上的調適作為,是目前相當重要的研究課題。危機就是轉機,這樣的氣候條件卻變成國產狼尾草翻身的機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獲得農委會與科技部研究經費的支持進行相關研究,發展狼尾草生產調適策略,以創造循環經濟的新契機。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緩解乳牛熱緊迫?先改善2大關鍵最重要

一般狀況下,乳牛會利用調節生理(如呼吸頻率)和行為(休息模式)以達到熱平衡並維持恆定的體溫。但是當環境條件超過乳牛可調節之閾值限制時,就會產生熱緊迫,並造成乳牛生產及繁殖性能下降,甚至健康受損(圖1)。以美國而言,每年乳牛因熱緊迫造成的經濟效益損失預估為9億新臺幣。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熱緊迫致乳牛產乳量降低?牛隻品種選育為根本之道

熱緊迫是全球肉牛和乳牛業生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將導致牛隻出現體溫升高、採食量減少和牛乳產量降低等不良效應。臺灣主要乳牛品種──荷蘭牛是從溫帶地區進口而來,氣候變遷導致夏季天數延長,促使牛隻受到更長期的熱緊迫影響。為了有效降低熱緊迫,除利用物理方式改變飼養環境及改善營養管理外,耐熱品種的牛隻選育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