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莢蘭
新聞
光電板下農用新嘗試 林邊240株香莢蘭估明年收成

屏東林邊一帶因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嚴重,近年成為養水種電的重點發展區域,但生命力強韌的雜草仍會冒出頭來,不少業者選擇除草劑解決問題,長期下來卻有污染水源的隱憂。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要用高經濟價值的香莢蘭活化光電板下的閒置土地,明年底第一批240株香莢蘭就會收成,預計110年就能累積完整光度、溫度及果莢品質等數據資料,可望成為國內光電板下維持農用的參考經驗。

新聞
前進地層下陷重災區,雲林第一棟成龍濕地高腳屋落成

兩度參與「成龍濕地環境藝術節」的臺灣藝術家李簣至表示,自己今年再回來創作,感覺到村民對環境關心的程度提升了。「村民經過都會主動來一起聊環境保護相關的話題,你會覺得生活在這些環境藝術品當中真的會改變。」李簣至指出,自己十分認同以環境教育為出發的藝術節。「不是嘉年華式的舉辦活動,真的會對社區帶來好的影響,會變成教育的計畫,就能永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