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家中於山坡地種植大片釋迦果樹,已是近十年前的事了,但仍有親友種植釋迦為生。圖為筆者父親與大旺釋迦。
農觀點
我的父母是臺東老農──近30年的釋迦栽植變遷故事/陳建安

也許你會以為,農民沒有改變或創新,但對稍微熟悉或喜愛吃釋迦的民眾來說,釋迦農地在近30年間歷經數次栽植「變」種,其推陳出新程度大概除了這次難兄難弟的蓮霧之外,絕對是目睹了臺灣精緻農業發展成果的代表作之一。而這農業革新背後,無非就是農民自我新創與努力追尋市場的投注。

新聞
綠色刺蝟現身!臺東場3年改良刺釋迦栽培管理 又大又多產一解百年困境

番荔枝俗稱釋迦,臺東生產的釋迦被消費者評為「甜得一塌糊塗」,雖是讚美,但也顯示了確實有一部分消費者對於甜到好超過的水果,會有點怕怕。臺東改良場以3年的時間,針對自1899年就引進臺灣種植但卻一直沒有被重視的的刺番荔枝,進行生育調查及產季調控,已研發出一套人工授粉及產期集中的栽培管理技術,明年可提供1年苗給果農種植,預計3年可收成。口味酸酸甜甜、口感有嚼勁、果形巨大的刺番荔枝,除了鮮食之外,還適合加工,烘製成果乾不變色,且其特殊的香氣也不會因為加工而消失,是各種番荔枝中最適合加工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