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友再獲日本米.食味鑑定大賽肯定 林凡閔鑽研臺版越光米臺南16號國內外豐收

烏日農友林凡閔(中)以臺南16號品種稻米赴日參加第24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 圖片提供/烏日區農會)

烏日農友林凡閔(中)以臺南16號品種稻米赴日參加第24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 圖片提供/烏日區農會)

臺灣稻米再度國際爭光,臺中市烏日區農友林凡閔以臺南16號品種稻米赴日參加第24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臺南16號有臺版越光米之稱,改良自日本越光米,讓它適合在臺灣種植,101年命名推廣以來至今10年,加上這次日本競賽,已有10次得獎紀錄,目前在臺灣種植面積1,000公頃以上,彰化二林、雲林斗南的種植面積較大,多以契作方式種植。

林凡閔108年就獲得國內「稻米達人冠軍賽」好米組冠軍,今年在日本獲得特別優秀賞,他直說就跟108年那次得獎一樣都有被嚇到,但也真的非常高興,現在心情需要沉澱,「我是抱持著學習觀摩的態度,以競賽來鑑別自己的能力,期許不斷的成長,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好米、臺灣的農業。」

「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是日本最具權威的稻米競賽,每年舉辦一次,泰國、越南甚至美國、澳洲等國都曾參賽。臺灣米已連續多年在此項競賽中獲得優秀成績,池上米農謝美國拿下第21屆金賞、屏東農友林宥均獲第22屆特別優秀賞,宜蘭青農劉凱涵去年獲得第23屆特別優秀賞,以上3位農民都以高雄147號米獲獎,今年烏日農民林凡閔則是以臺南16號奪下第24屆特別優秀賞。

第24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在日本長野縣小諸市舉辦,是「越光米」祖籍地新潟縣的隔壁縣,共有5,280件稻米參加評比,比賽採三階段評鑑。林凡閔獲獎的「都道府県・海外地域代表」組,是海外各區第一名與日本各都道府縣第一名進行評比,今年共有日本37個地區加上臺灣、中國等39個參賽者入圍第三階段。

第24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共有5,280件稻米參加評比。(圖片提供/大倉米鋪)

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大倉米鋪總經理簡碩宏表示,林凡閔向來注重品質、不追求產量,送到日本比賽的這一批臺南16號也是如此,米粒均一度極佳,沒有碎粒,保水膜也很厚實,烹煮後米飯不僅光澤感好,還帶著宜人的飯香,才能在眾多日本優質米中勝出。

讓林凡閔連拿2次國內外大獎的臺南16號,105年開始種植,當年可是花了3年時間用心了解臺南16號這個品種,同時對稻田進行土壤改良、肥料管理、水分管理,確保稻田通風性,營造水稻良好的生長環境,才能種出得獎作品。

以林凡閔參賽同批臺南16號煮出來的米飯。(圖片提供/大倉米鋪)

臺南16號育種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長場陳榮坤表示,原產於日本的水稻越光米品種,有米粒外觀優良,黏性強、口感風味佳等優點,常作為高級食米輸出日本海外,比其他品種食米高價,臺灣消費者也喜歡日本越光米,不過,引進日本越光米品種在臺灣種植,卻是水土不服,產量低,品質也不如預期。

陳榮坤說,臺灣的夏天日照時間比緯度較高的日本短,所以日本越光米在臺灣種植會出現植株長得不夠高就抽穗的現象,得到產量很不好,品質又差的結果,因此他與臺灣大學農藝系教授林彥蓉合作,把臺灣在地水稻品種臺農67號對日照長度不敏感的基因,利用授粉方式導進日本越光米,授粉4次才選到臺南16號,它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利用分子輔助選種技術育成的水稻品種,較傳統育種時間由7、8年縮短至3、4年。臺農67號自68年二期作推廣種植,從68年至87年是臺灣栽培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占比曾經超過70%。

有臺版越光米之稱的臺南16號,跟日本越光米的相似度高達95%,外形口感及稻穀產量皆媲美日本生產的越光米,且日本的越光米只能一年一作,臺版越光米可以一年兩作,產量明顯優於日本越光米。

把臺灣在地水稻品種臺農67號對日照長度不敏感的基因,利用授粉方式導進日本越光米,選育出臺南16號。(圖片來源/臺南農改場FB)

臺南16號,跟日本越光米的相似度高達95%。(圖片來源/臺南農改場FB)

臺南16號自101年推廣農民種植,臺南改良場細數其戰績:102年十大經典好米、105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非香米組總冠軍、精饌米獎非香米組冠軍、106年精饌米獎臺灣好米組冠軍、稻米達人冠軍賽有機米組亞軍、107年精饌米獎臺灣好米組季軍、稻米達人冠軍賽有機米組季軍、108年精饌米獎臺灣好米組冠軍、稻米達人冠軍賽臺灣好米組冠軍,以及今年日本的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特別優秀賞。

陳榮坤說,臺南16號與日本越光米相似度極高,因此日本越光米的缺點它也有,包括易倒伏及抗病性較差,種植時要注意肥料不能多,尤其是氮肥,水量也不要灌太多,就能克服這些缺點。目前臺南16號兩期作種植面積超過1千公頃,以推廣時間來看,種植面積也不算小,但因價格較高,通常以契作方式種植,確保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