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今(6)日啟動「臺灣.東南亞蔬菜種原倡議計畫」(TAsVI),可能在原生地消失的東南亞特有蔬菜老品種終於有機會可以返鄉。亞蔬30年前陸續從東南亞及南亞共14國,收集古老蔬菜品種並保存在種原庫,今年起將藉由外交部贊助的TAsVI計畫,繁殖這些老品種取得更新的種子後,送返原生國家的種原庫,使老品種蔬菜的遺傳資源獲得更有價值的運用。
亞蔬中心與東南亞國家、亞洲開發銀行等合作夥伴,於1990至2000年代,從14個亞洲國家採集近9千多個品系,來自泰國3千個最多,菲律賓1千4百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印尼等各有6、7百個品系,這些古老的蔬菜品種由亞蔬專家採集回來後就保存在種原庫,至今已有2、30年。
亞蔬中心種原組研究助理陳彥匡表示,隨著種原業的興起,推出許多商業品種,當商業品種逐漸取代家傳品種、農民自留品種後,這些古老蔬菜品種的遺傳資源就會逐漸消失,所幸亞蔬還保留這些國家30年前的蔬菜種原,TAsVI計畫的宗旨,就是要把這些種原返還至其原生國家,由他們的種原庫來負責保存這些種原,未來專家或農民有育種需要時,就可以利用到古老蔬菜品種的遺傳資源。
古老蔬菜種原暗藏抗性基因 氣候變遷調適重要資源
亞蔬中心副主任林彥蓉是國內知名的遺傳育種專家,她說,這些遺傳多樣化蔬菜老品種暗藏重要基因,可以應用於育種做品種改良,蒐集自30年前的蔬菜種原,與目前盛行的商業品種、改良品種相比,可能具有更多的抗性基因,也許更耐旱或更耐濕,把這些抗性基因利用雜交方式導入優良的商業品種,可以選育出更能適應氣候變遷的蔬菜品種。
今年是TAsVI計畫的第1年,今年9月亞蔬先進行這些古老蔬菜品種的種原繁殖與更新,未來才能提供有活力的種子以支持這項蔬菜種原倡議計畫,今日舉辦TAsVI啟動儀式,在亞蔬的菜田區,佇立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等14個亞洲國家國旗,各國國旗的後面就種植著這些國家古老的蔬菜品種,都是30年前亞蔬專家在當地蒐集並妥善保存於種原庫的特有或已經消失的蔬菜品種。
林彥蓉說,亞蔬的專家會與受贈國討論優先選擇回娘家的蔬菜品種,除協助種原保存外,也會提供種植技術讓他們可以恢復種植,否則若只是種原返鄉保存而沒有運用會很可惜,TAsVI計畫第2年將與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決定優先運回品種,將以具有獨特性及當地已遺失的品種為優先選擇,AsVI計畫為期3年,亞蔬將陸續與其他國家簽署備忘錄,並執行蔬菜種原返回原生國家的工作。
亞蔬蔬菜田區成古老蔬菜品種聯合國 茄子秋葵莧菜顛覆外觀認知
亞蔬的蔬菜田區,現在已可見到形形色色來自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古老品種蔬菜,林彥蓉舉例,秋葵是臺灣人常吃的蔬菜,但不同國家的秋葵其實長得不一樣,臺灣消費者普遍認為小條的秋葵較鮮嫩順口,但馬來西亞的粗壯秋葵可長至50公分,但25公分長是最可口的時候,菲律賓的秋葵則成短胖型。
臺灣的茄子呈長條型,但茄子的種類顏色與形狀相當多元,林彥蓉說,越南有小巧可愛的黃色圓茄,柬埔寨則有比成年男子拳頭還大的紫色圓茄;臺灣的莧菜多是綠色的,但印度的莧菜呈漂亮的紫紅色。駐臺北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曾德榮代表看到泰國莧菜、綠豆、番椒、茄子與秋葵,充滿熟悉感,想起泰國菜的家鄉味。
亞蔬主任沃培睿表示,氣候變遷下,加上商業品種盛行,許多適應力強、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已被遺失,這些古老地方品種在提升整個糧食體系韌性確保糧食安全,以及兼顧健康營養議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此計畫的另一個核心在於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亞洲蔬菜種原,一起對抗氣候變遷,並送回有活性古老品種種子回家,重現消失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