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代耕智慧管理系統協助人力規劃、新手駕駛 日本農機企業也愛用

茶業改良場今日舉辦「茶園省工、智慧及電動農機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嘗試操作乘坐式採茶機。(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因應農業缺工、農村人口高齡化,需要引進農業機械協助農務工作,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29)日舉辦「茶園省工、智慧及電動農機示範觀摩會」,其中由十大神農獎得主林和春在茶改場及資策會協助下所開發的「茶園代耕智慧管理系統」,可記錄採茶機作業效率,協助代耕作業人力安排,農機行進歷史軌跡還可幫助新手駕駛學習操作,連日本農機企業都跨海承租使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參加觀摩會表示,茶農無論是添購大型的乘坐式採茶機、茶苗填土機、附掛式曳引機,小型的採收機、手推式堆肥機,農糧署補助3分之1,電動農機可補助到2分之1,因應氣候條件改變,滴灌蓄水設施補助每戶40萬元;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農委會也會輔導農民取得無人機操作、噴灑農藥證照。

在農委會科技處業界科專計畫支持下所開發的「茶園智慧代耕管理系統」,裝設在乘坐式採茶機上,可即時記錄下採茶機刀具狀況,油壓壓力、轉速、溫度,以及GPS軌跡等資料,有助使用者診斷機械異常狀態;農機的行進軌跡及作業歷程,有助計算茶園作業效率,便利代耕人力安排;新手上路更可參考歷史軌跡,學習機械操作。

茶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黃惟揚表示,未來系統資料若能介接農委會「農務e把抓」平臺,將能讓茶農的作業紀錄直接變成生產履歷資料,免除人員登錄作業;此系統受到日本企業青睞,去年承租軟體使用權,裝配4臺農機使用,科技處今年也有技術擴散計畫,有望將此技術移轉國內毛豆、甘藷等產業生產使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3)嘗試操作電動採茶機。(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3)穿戴輔具,有助操作採茶機更輕鬆。(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陳吉仲指出,農委會已預告國產茶葉須做溯源,以後只要抓到用越南等進口茶葉混充,不只有相關罰則,還會公布姓名;未來商用茶採用國產茶菁,希望業者可以以高價向農民收購,結合臺灣水果行銷全世界,讓茶產業高達300億元產值持續向500億元邁進。

觀摩會展示多種省工輔具農機,過去茶苗填土採人工作業,「茶苗填土機組」可使填土效率提高2至3倍,今年機械填土已達100萬株,約佔全臺年需求量的15%;茶樹種植也仰賴人力,使用「曳引機附掛式植茶機」1天約可種植1公頃,提高種植效率5至6倍,也大幅改善種植缺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