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教授鄭安倉:縮小石斑魚產地價與市價差距 端上家庭餐桌更容易

石斑魚價格高,水產養殖專家認為若能縮小產地價與市價差距,有助於增加家庭消費。(攝影/記者陳儷方)

中國自今(13)日起暫停臺灣石斑魚輸銷,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系主任鄭安倉表示,他認為國內石斑養殖技術成熟、品質好,但部分經過中間商再到消費端,價格攀升,且石斑魚價格是養殖魚類的天花板,若能拉近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距離,讓價格更平民化一些,將有助於國內石斑魚市場的成長。

臺灣人並非不愛吃魚,而是偏好進口魚,鄭安倉說,鮭魚、鯖魚等魚種一年進口量都很多,所以改變國人消費習慣很重要,應該設法引導國內消費者多多食用國產魚。

他以龍虎斑為例,近期池邊價1臺斤才160元,但經過中間商再到消費端,卻已要價300多元,使得消費者對於石斑魚有高不可攀的感覺,難以走入家庭,政府或相關單位應設法拉近消費端與生產端的距離,透過多元化的行銷管道,讓商品直接接觸消費者,讓消費者買得下手。

鄭安倉指出,石斑魚是高品質、高經濟價值的魚類,有一定的市場,石斑魚養殖產業也不會消失,但正因為石斑魚價格是養殖魚類的天花板,天花板受衝擊,其他魚類行情恐怕會跟著受影響,不過,因去年底已有2家石斑魚養殖業者先遭中國禁止輸銷,因此業者對於這次中國全面暫停臺灣石斑魚進口一事,也多少有心理準備。

中國不僅從臺灣進口石斑魚,自己也養石斑魚,對石斑魚需求本來不小,但近2、3年受到禁奢及疫情影響,需求已經減緩,鄭安倉說,一旦臺灣石斑魚報價下跌,對中國石斑魚的價格就會構成威脅,當地媒體也會出現「臺灣石斑魚價格下跌,臺灣優質石斑魚又來了」這類的報導。

中國的石斑魚養殖地區主要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活魚以陸運方式送至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主要消費地,鄭安倉說,透過陸運的石斑受損率較高,魚體傷口較多,臺灣石斑是透過海上活魚運搬船至中國,養殖及運輸技術較佳,可以讓買方拿到比較好的魚貨。

鄭安倉指出,漁業署近年持續鼓勵內銷及分散市場策略奏效,臺灣石斑魚外銷中國的數量已明顯減少,他認為中國此次雖然全面暫停臺灣石斑輸銷,但對石斑產業的衝擊會比較小,如果臺灣石斑還像數年前大量輸銷單一中國市場,那還真的會有點不知所措。

外界認為中國下一個要禁止進口的臺灣水產品很可能就是午仔魚,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沒有養殖午仔魚的技術,所以不擔心,鄭安倉說,不能這麼樂觀看待,仍應提升養殖技術以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同時分散市場。國內午仔魚的產量及產值,均較石斑魚少,去年石斑魚年產量約1萬7千公噸,產值41億多元,午仔魚產量1萬3千公噸,產值25億元。

鄭安倉認為,提升養殖技術及食品安全是基本,外銷市場就按照一般的商業模式執行,中國雖然以非關稅貿易障礙來阻止臺灣石斑魚進口,但不必斬釘截鐵說一定不賣給中國,而是按照常規商業流程、貿易往來規範,顧好出貨品質,且市場絕不能單一化。

臺灣近年積極發展冷鏈物流,農漁畜產品均導入冷鏈,延長銷售期限也能避免產銷失衝,「冷鏈是一定要做的,好處就是方便又簡潔把成本降低」,大量使用冷鏈系統,石斑魚的處理成本就可以降低,因此大型冷鏈系統有助於降低加工成本,加上多元行銷及推廣,能強化國人消費石斑魚的能量,「石斑魚這麼好的養殖水產品,應該國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