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隱身術的海底智者,烏賊的腦袋很迷人

烏賊

宛如外星人的烏賊身上有許多凸起,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就像人類的手指是長在特定位置,而非隨機發育。

文字/廖詠恩 照片提供/吳俊賢

十隻長長的手,頭部兩側呈W狀的瞇瞇眼視力絕佳,還擁有隨環境秒變體色的超能力,這種呆萌中帶點神祕感的生物其實很常見──牠是烏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焦傳金跟許多人一樣喜歡烏賊,原因不是牠美味的身體,而是牠的腦袋,「我們研究烏賊的行為、數感、決策、體色,都是因為我們對烏賊的大腦跟神經組織非常有興趣。」

一走進清大烏賊實驗室的「花枝房」,潮溼的空氣撲面而來,嘩啦的流水聲中,一顆顆荔枝般晶透的球體裡,睜著兩顆黑眼睛的烏賊正悄然茁壯,等待破蛋而出;剛出生不久、未達三公分的烏賊寶寶棲息在缸底,一動也不動。

博士後研究員吳俊賢放入一瓢細小如睫毛的白蝦苗,烏賊射出兩根攻擊腕,黏住蝦苗往嘴裡送,「牠跟人類一樣有雙眼的立體視覺,可以辨識東西有多遠。」研究視神經科學的焦傳金說:「烏賊跟靈長類一樣都是視覺動物,大腦有很大一部分的腦區都在處理視覺。」

烏賊不只視力好,還會施展隱身術,能隨環境改變體色與質地,在危機四伏的海中和敵人玩捉迷藏,其他動物常玩不過牠,對烏賊「視而不見」。不過若遇到重大威脅、受到驚嚇,牠們就會轉守為攻,使出終極絕招──噴墨!

「有時候不小心撞到玻璃,一整排好幾隻烏賊都在吐,吐到整缸水都黑掉,或是實驗做得很頻繁,我去抓牠,牠覺得很煩就會噴水,比較慘會被噴墨,」吳俊賢苦笑著說,「我有一、兩件黑色的衣服,就當作紀念。」

全年無休的烏賊實驗室

每年春天,實驗室成員自東北角購回烏賊卵,將黏附成葡萄狀的卵串分離開來,剔除白濁的不健康卵粒,透明的卵幾週後便會孵化,小烏賊於夏季迅速長大,秋冬時交配,產完卵就結束生命。

為了照顧烏賊,實驗室的成員可說是全年無休。水體鹽度要定期檢測,適時補充海水或淡水,維護適宜烏賊生存的海水環境;烏賊的耗氧量大,打氣設備不能間斷。最重要的是,烏賊的食量大,一天吃兩次飯,而且只吃活餌,即使是休假期間,也得有人進實驗室餵食,難怪焦傳金說:「烏賊在養殖圈裡是難度很高的動物。」

科學界中,烏賊也屬冷門,全世界設有烏賊實驗室的研究單位不超過十個,其中一個是美國的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那裡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室是做頭足類,研究烏賊、章魚、魷魚的行為,2000年我念完博士後有一個機會去做暑期短期的獨立研究。」

三個月的專題研究成了焦傳金烏賊研究的開端,兩年後他回臺於清大任教,成立烏賊實驗室,研究烏賊至今已有22年的時間。

烏賊留給世人的重重謎團

近幾年,焦傳金與研究團隊設計實驗,證實烏賊很聰明──牠們擁有數感,能分辨四與五的不同;牠們重質不重量,在一隻活蝦與兩隻死蝦中,偏好一隻活蝦;牠們也會冒險,飢餓時會選擇較難捕捉的一隻大蝦,而非兩隻小蝦。實驗結果令世人驚嘆,然而焦傳金並不意外,「無脊椎動物裡最聰明的就是頭足類動物。」

距今將近六億年前,脊椎動物跟無脊椎動物分化開來,各自演化出複雜的神經系統,前者以人類為最,後者最聰明的當屬烏賊、魷魚、章魚等頭足類動物。「牠的神經系統很複雜,但跟人類很不一樣,牠有哪些行為跟人類相似?哪些不相似?我們想知道在生命演化過程中,是不是只有一種方式達到最聰明、最複雜的生命行為?」

頭足類生物遠比人們想像的深奧、神祕。焦傳金說,聰明的動物通常有交互的社會行為,而且較為長壽,會撫育下一代,傳承智慧與經驗,「但烏賊的平均壽命大概只有一年,只在生殖季聚集,產卵後就死掉,沒有育幼行為。」烏賊留下重重謎團,有待人類解開。

兩隻小烏賊剛好同時看中一隻白蝦苗
兩隻小烏賊剛好同時看中一隻白蝦苗,正伸出攻擊腕試圖捕捉。(攝影/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