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銷美金針菇染菌疑雲 陳吉仲:調查結果盡速公布

臺灣銷美金針菇爆出感染李斯特菌首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盡快將調查結果向國人報告。圖非當事金針菇。(圖片提供/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

近期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主導出貨的金針菇,外銷美國被檢出李斯特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3)日表示,因金針菇生產過程使用基質會經過高溫殺菌處理,推測此單一個案可能是因運輸過程或包裝處理受到汙染所致,農委會會盡快將調查結果向國人報告,且李斯特菌經過72度C以上高溫蒸煮無法存活,國人可安心食用金針菇。

陳吉仲表示,菇類栽培在臺灣是技術相當成熟的產業,金針菇栽培所有基質都經過高溫滅菌,栽培流程以超音波震盪RO水進行加濕,因此生產過程中不太可能發生李斯特菌的汙染;在包裝及儲運的階段,只要業者確保流程皆符合食品衛生相關規定,並落實儲藏及運送過程中的冷鏈維持,就不會有汙染的疑慮。

陳吉仲指出,這次事件是屬於單一特殊個案,業者出口前已採樣送SGS檢驗,各項目均檢驗合格才外銷,因此可能是在運輸過程或包裝處理上發生汙染,尤其因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航運時間拉長,以往輸美約18至20天可到,現在要40至45天才能到,增加運輸過程汙染風險。

陳吉仲強調,農委會正全力調查包裝到運送各個環節,將盡速找出確切原因並要求改善。他並說,國人食用菇類多以熟食為主,只要按照正常方式煮食,充分加熱烹調,就不必擔心環境中的細菌會影響健康,請消費者安心。

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是臺灣菇類輸美最大的合作社,轄下包括臺中、彰化、雲林等地菇農有100多戶,過去外銷從沒發生問題,日昨經農糧署同仁、農試所專家及大學研究菇類學者討論,認為還是以船期拉太長增加汙染風險可能性最大。

彰化菇類生產合作社成立於1999年,主要從事農民生產管理輔導,統籌運銷,媒合國內市場供應端與需求端訂單;合作社社員於2008年成立「萬生科技農業公司」,自有萬生生技農場栽培菇類,從事國內、外行銷,同時也提供菇類產品給彰化菇類生產合作社銷售。

但此次檢出李斯特菌金針菇來源,是由彰化菇類生產合作社媒合雲林西螺尚旺農場產品外銷,金針菇產品非合作社所生產,也非來自萬生生技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