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花店芬芳如常,豐儉由人的經營之道

大龍花店老闆娘阿雪姊與女兒洪碧玲

大龍花店老闆娘阿雪姊(右)賣花多年,女兒洪碧玲(左)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接觸花藝,成了媽媽的「同行」。

文字/張雅琳 攝影/王大偉

傳統市場裡獨自芬芳的花店,賣的不是裝潢,更不是銷售話術,而是賣花賣了大半輩子的老闆娘,用對鮮花的專業知識,搭配出切中需求、吻合客人心意的花束。

走進2019年底改建完工的臺北大龍市場,主打文青風格的空間明亮具現代感,一改傳統菜市場給人的雜亂印象。市場從開業迄今幾經變革搬遷,攤商來來去去,卻有家專賣新鮮切花的「大龍花店」屹立不搖,堪稱市場的元老級店面;靈魂人物便是人人都喊她一聲「阿雪姊」的老闆娘。

老主顧最熟悉的風景

高齡逾80歲的阿雪姊,賣花資歷超過一甲子。她說早年從先生的祖父那一代開始種花販售,「公公在山上種百合,婆婆就到大龍市場賣花。」後來孩子大了,婆婆萌生退休念頭,便要阿雪姊夫妻接手。

考量到花材成本高、利潤低,如果兩人顧一攤,收入終究有限,所以阿雪姊和先生商量好「兵分二路」,先生到不遠處的雙連市場另闢戰場,她則守著長輩傳下來的花店。

阿雪姊和大龍市場的緣分有多長?她戲稱:「在這裡賣花的時間,都蓋了兩棟大樓了。」原來市場歷經兩次改建,第一次攤商暫時遷移到敦煌路慶昌橋下,1986年移回蓋好的市場大樓營業,沒想到後來建築被鑑定為海砂屋,2015年拆除重建,又搬到哈密公園的臨時市場,直到兩年前才搬回來。也因應全新空間的規劃需求,以市場為名,掛上「大龍花店」的招牌。

兜兜轉轉,阿雪姊的花店始終是市場老主顧最熟悉的風景。只見她雙手一刻不得閒地整理客人預訂下午要來拿的花,嘴裡念著這些事情自己早已做慣勢(kuàn-sì),不覺得辛苦。她說花店經營62年,也有客人真的買了這麼多年,買賣關係代代相傳。好比以前在市場賣衣服的老闆娘,會跟阿雪姊的婆婆買花,後來搬家到士林,換成兒子幫媽媽跑腿買花。「攏無換(lóng-bô-unn)喔!」語氣裡,有受到客人肯定的自豪。

買花祈福豐儉由人

傳統市場的流動,向來最貼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日子怎麼過,生意就怎麼做;經營花店,也是如此。大龍市場位處臺北最古老街區之一的大龍峒,客群以婆婆媽媽為主力,買花訴求多為傳統祭祀用途,數十年如一日。周邊宮廟多,如有「臺北三大廟門」之稱的大龍峒保安宮,還有包公廟、福壽宮等,占了地利之便,帶來許多香客,請阿雪姊製作花束帶去上香,祈福還願。

每逢初一、十五和逢年過節,或遇上神明壽誕,總讓阿雪姊忙得腳不沾地,尤其在1980、1990年「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訂單滿滿。若是拜拜的日子過了,生意就相對清淡起來。

菊花花苞套網
菊花花苞套網,避免花瓣碰撞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