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賴麗君每次下田每次跌 蓮藕田爛泥中一直向前行

導演賴麗君、彭家如泡在冷水裡跟拍藕農作業。

導演賴麗君、彭家如泡在冷水裡跟拍藕農作業。(圖片提供/海之眼影像工作室)

撰文/游昇俯

《老鷹之手》紀錄片導演賴麗君,在臺北打拚20多年後回到嘉義民雄牛斗山故鄉,拍出老中青三代的蓮藕農故事。蓮藕採收季在每年5至9月間,氣候正熱,賴麗君穿著青蛙裝跟著農夫下田,她說,「每次下田每次跌,時常發生整個人摔在爛泥裡,且在蓮藕田中,身體不移動就會不斷下陷,必須努力抬腳向前行。」

合作導演彭家如說,在田裡像是泡溫泉,農民低頭播種,攝影機得壓更低才拍得到臉,青蛙裝卻因此常進水,弄得裡外全都濕;而且水田爛泥難行走,得不斷把腳「拔」起來才能移動,整天拍下來腳都會抽筋。

賴麗君前幾年回鄉,看到村莊種蓮藕的老人家,辛苦工作背後的一雙雙關節變形的雙手,讓她再度與前作《神戲》搭檔彭家如導演合作,用鏡頭說牛斗山的藕田血淚史,並由多座金曲獎、金馬獎得主林強操刀,為電影注入強大音樂靈魂。

阿伯記得她  離開才知道故鄉美好

「剛回去時,我跟鄉親是有距離的,彼此是陌生人。」賴麗君說,鄉親對被拍攝懷有戒心,為了跨越距離,需要足夠時間陪伴,「有時去到田邊就是聊天,也不怎麼拍」,因此前後花了3年時間才突破鄉親心防,完成影像紀錄。

許麗明阿伯是牛斗山長壽會的會長,每年他都會帶一群老人家去旅行,阿伯說,「他們的年紀加起來超過一萬歲了」,但讓賴麗君感到意外的是,一些村裡的長輩還記得她,不過,她卻想不起來他們以前的模樣。她說,過去沒有很珍惜農村生活,離開後才知道在故鄉那段日子才是最美好的。

因為電影拍攝,賴麗君與故鄉人有更深連結,她指出,阿全(莊傑全)起初很沉默,彼此熟稔後,他提起父母早亡、兒時窮困的過去;現在拚命往前衝,不想讓自己孩子也過從前那樣辛苦的生活。

《老鷹之手》的藕農各有故事,如莊傑全起初沉默,但工作時就展現打拚精神。(照片提供/海之眼影像工作室)

《老鷹之手》的藕農各有故事,如莊傑全起初待人沉默,但工作時就展現打拚精神。(圖片提供/海之眼影像工作室)

彭家如也說,主角中最年輕的奕豪一開始只會嘻皮笑臉,「我們還以為他很陽光,熟了以後到他家,才發現屋裡養了一堆鸚鵡」,父母離異的過去影響到他的人際關係,他在鄉間正如孤鳥,內心其實是希望有朋友講述心事的。

鄉親6成資金助拍片  林強配樂為影像注入靈魂

拍片過程辛苦,獨立完成一部紀錄片還要四處籌措資金,所幸拍攝期間,賴麗君國中老師、民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萬鎮,與山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建興協助發起募款,才讓《老鷹之手》得以順利完成。這部片60%資金均來自嘉義鄉親贊助。

不僅如此,《老鷹之手》由國際知名電影配樂大師林強加入製作,也是出乎意料之事。原來這部片最初只有導演兩人在免費音樂資料庫de Wolfe Music尋找素材自行配樂,嘉義首部曲《神戲》就是如此。

林強(右1)到牛斗山,與老農許麗明(右2)、鄧素玉(中)和導演賴麗君(左2)、彭家如(左1)合影。

林強(右1)造訪牛斗山,與老農許麗明(右2)、鄧素玉(中)和導演賴麗君(左2)、彭家如(左1)合影。(圖片提供/海之眼影像工作室)

直到有天彭家如開車聽到廣播介紹林強,覺得林強與想像中的冷酷形象不同,且他的音樂兼具國際水準與本土元素,因此動念邀請,沒想到馬上獲得林強回應。彭家如說,「過去沒想過林強會幫這種小成本獨立製片配樂」,讓他們十分感動。

與土地同呼吸  強大配樂一改電影敘事

起初配樂選用鋼琴、管弦樂,賴麗君表示,他們前往臺中與林強面談,林強看過片花後直言,這樣記錄本土產業的電影,配樂應該要有土地的感覺,要與土地一起呼吸、與人融在一起,而不感到是刻意配樂的,若是要高雅壯闊音樂,反而不需要找他。與林強歷經4小時溝通,終於決定合作。

林強為《老鷹之手》製作的配樂,除了一兩首以木吉他彈奏的自創曲,其他都是電子樂。彭家如說,林強為凸顯農民的辛苦,好幾首配樂的旋律都不明顯,只給人一種神祕空靈的感受,原本他還懷疑這樣配樂是否太過低調,沒想到愈聽愈耐聽。

賴麗君也說,紀錄片在一段阿全講述父母雙亡的過去,銜接到他在夕陽下彎腰播藕種的段落,她本想以夕陽隱喻蓮藕這個夕陽產業,最初配樂的調性是悲傷的,但林強的新配樂卻是從低沉悲傷中,隨著畫面轉換成阿全在反射夕陽金光的水田中,一個人的剪影不斷彎腰再彎腰,一步步向前,樂風也一轉為給人希望奔放的風格,完全扭轉了本來的悲傷的基調,走入夕陽反而像迎向曙光。

林強的配樂改變了影像的詮釋意義,走入夕陽卻像迎向曙光。

林強的配樂改變了影像的詮釋意義,走入夕陽卻像迎向曙光。(圖片提供/海之眼影像工作室)

彭家如補充,片中對阿全的訪談本來要以畫外音放在夕陽的段落,但「強哥的音樂太強了」,讓人覺得這時候反而不適合講話,應該適度留下空白;因此林強的配樂改變了他們原本的剪輯方式,最終只留下畫面與音樂,這個段落卻成了最讓觀眾催淚的段落。

感恩農民付出  藝術創作盼回饋農村

林強透過音樂為《老鷹之手》的影像注入了靈魂,為蓮藕產業紀錄片做了最佳詮釋,但當初談到配樂費用,他卻只要求預算能給多少「有就好」。彭家如表示,林強認為《老鷹之手》是因為有這群藕農才能創作,人家是在大太陽下面曬,我們還能坐在冷氣房,「是要開什麼價?」

林強母親是彰化大竹的農家子女,從小也有務農經驗的他,感謝土地與農民給了他創作養分。林強不僅私下贊助《老鷹之手》募資,配樂工作完成後,還曾親自到牛斗山拜訪紀錄片中的主角們,掏錢買藕粉表達對他們的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