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後的故事】自製瓦斯讓太太登上封面 推廣技術順便放閃

《豐年》第12卷第12期封面(1962年6月16日出刊),封面人物陳平助嫂。

文/陳大中

在距今60年前的1962年,有個愛妻男子憑著在家自製「瓦斯」(沼氣)的技術,獲得登上《豐年》雜誌封面的機會。

但是,既然被稱作愛妻男子,他當然是把這個難得的機會讓給老婆啦。

不說時代背景的話,還以為這是80、90年代或更晚近的雜誌封面呢。其實這樣的站位跟角度,放到現今的雜誌封面也毫不奇怪啊!

愛妻男叫做陳平助,藉由水肥發酵實驗的經驗,在自家製作出「瓦斯產生器」,封面上便是陳平助嫂示範使用瓦斯爐的模樣;陳平助本人的身影,則是在內文出現。

愛妻男本人,雖然只有畫質有點可憐的掃描版,但看得出來陳平助先生是帥哥一枚!

之所以要這樣對瓦斯說明,是因為這並非當時大眾熟悉的燃料和煮飯方式。

當時的臺灣農村普遍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天然氣管線,就算願意字面意義上的「燒錢」叫瓦斯,也沒有現在的便利性,許多人日常使用的燃料還是木柴,能在自家使用瓦斯爐,其實是很神奇的事情。(早期人們用灶燒柴煮飯,當時如何辦桌可參考這篇:【典藏歷史】街頭巷尾食過百年 辦桌文化何時開始席捲全臺?

陳平助在內文解說「瓦斯產生器」製作方式,也計算出建造成本;文章並附上日本主婦使用心得的外電報導譯文。

若單看陳平助所估計的成本數字,為2,500元臺幣,在1962年當年的人均年收入為 6,094元,這個成本似乎並不算低廉,不過若再看時代背景,當時臺灣處於「經濟起飛」的階段,臺灣人均收入每年都在激增,比如說5年前(1957)的人均收入僅有 3,732元,可以理解2,500元被當作少數農民可能願意負擔,預期心理上可以回收的金額。

自製瓦斯產生器,是利用豬糞尿發酵產生沼氣,順便製作糞肥,並避免蠅蟲滋生兼顧衛生、減少惡臭,可謂一舉三得的農村改良方案。而雖然農村裡還缺乏各種現代化的基礎建設,養豬來貼補家用卻是很普遍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兼顧能源、堆肥與衛生的方案會受到矚目了,後來甚至還推出修改或新建豬舍,搭配「瓦斯產生器」的配套設計。

愛妻上封面後隔年的《豐年》13卷第3期,陳平助再次出馬解說如何自製瓦斯利用。文章最後提到農復會特地設計出模範豬舍,與瓦斯產生器配套,可見當時對於用這個方法改善農村抱有期待。

但是,臺灣已然步入快速工業化、都市化的社會轉變期,隨著養豬從農村家戶式經營轉型專業牧場,以及液化瓦斯、電力逐漸深入到各個角落,這個「自家產瓦斯」的作法並沒有真的普及起來,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

不過,即使到現在,藉豬糞尿產生生質能源、回收堆肥等循環利用,仍然是極具擴展潛力的技術喔。

延伸閱讀: